藏在古村里的“西西里秘境”-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5 08/04 18:00:37
来源:徽州区委宣传部

藏在古村里的“西西里秘境”

字体:

  今年7月,在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石桥村,全景天窗的观光轨道火车——“秘境观光列车”完成升级改造。这辆列车穿越茂密的枫杨林,最终到达“向云端·西西里秘境”。

石桥村秘境观光列车。吴畏摄

  原生态场景营造“松弛感”

  走进原生态的枫杨林,异域风情的建筑、摆件令人眼前一亮。

  据石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吴彪介绍,这处“东西合璧”的森林秘境,前身是村庄深处的一片闲置滩涂地。

  “向云端·西西里秘境”一角。徽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石桥村古称“石浦”,水利文化积淀千年。近年来,该村依托和美乡村建设,通过微改造、精提升,打造“水韵石桥”品牌,修复条垅堨坝古水系,建成3公里亲水景观线,激活沉睡的自然与文化基因。

  今年5月,“向云端·西西里秘境”焕新面世。该项目总投资约1000万元,占地49.9亩,包含向云端·西西里秘境、观光列车、潮玩空间三大板块,利用枫杨林、滩涂地等资源打造新业态,构建起“水陆空”立体体验网络,建设一座融合生态美学与现代文旅的“云端秘境”。

  吴彪介绍,该项目遵循“微景点、小投入、轻介入”原则,创意文化符号的“轻量化”表达,用声光系统替代实体展陈,立足于“去厚重感”的设计,更契合年轻人对“原生感”与“松弛感”的需求。

  沉浸式体验创造“氛围感”

  观光小火车沿800米慢速轨道穿行枫杨林,四大主题车厢书写不同旅途故事,全景天窗带来“人在画中游”的体验感,配合林间雾气系统,将交通功能升华为“云端穿行”的情绪体验。

  秘境咖啡厅内,游客可以品尝咖啡,感受独具匠心的设计与河景交融的画卷。

  石桥村秘境水上咖啡厅。徽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变革,年轻人更追求松弛感、氛围感、社交感,希望在文化活动中寻找更深度的参与体验与情绪价值。石桥村正是以“轻资产、重体验”的业态布局,配合以场景为媒介、以体验为内核的文旅逻辑,从传统观光向情感消费跃迁,成为乡村旅游新范本。

  全域化联动实现“社交感”

  石桥村的下游,便是有着“现实版绿野仙踪”之称的西溪南村。该村以1200年历史的徽州古村落为基底,依托枫杨林湿地、网红木桥等IP发展生态旅游,推出徽州市集、鱼龙夜游会、田园热气球等特色文旅产品,年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

  西溪南田园热气球。徽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作为西溪南镇“文旅双核”,石桥村与西溪南村通过游船、摆渡车等串联,形成8个主题打卡点的“古村秘境探幽线”。持通票可体验石桥村秘境咖啡与西溪南枫杨林的“时空穿越”,夜游航线沿岸设置灯光艺术装置,打造“移动社交场景”。两村联动构建“15分钟文旅圈”,实现了资源互补;西溪南的古村商业、文创市集、低空观光与石桥的花迹茶饮、滨水休闲形成业态梯度,满足游客从“打卡观光”到“深度体验”的全周期需求。

  从文化创意到全域联动,石桥村通过激活千年水利文化、重构自然原生肌理、重塑文旅消费场景,村探索出一条“文化—情感—经济”的闭环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极具启示性的人文经济学样本。

  游客体验丰溪竹筏。徽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吴彪说:“我们要让游客的脚步慢下来,让村集体的账本厚起来。”西溪南镇计划以“皖南国际旅游示范区”战略为牵引,依托党建联建共富机制,深化全域协同联动,实现乡村旅游提质增效,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张雨生 洪宛柔)

【纠错】 【责任编辑:李东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