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农家书屋变身“精神文化充电站”-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5 08/06 10:54:16
来源:泗县县委宣传部

泗县:农家书屋变身“精神文化充电站”

字体:

  暑假期间,泗县174个农家书屋化身“精神文化充电站”,成了人们“补能”的好去处。在瓦坊镇,小读者们或声情并茂地朗诵,或聚精会神地品读,或三五成群地交流心得;在长沟镇,农家书屋变身“故事会”现场,孩子们争相分享书中的精彩情节;在屏山镇,书屋里不时传出热烈的讨论声,那是小书迷们在品评经典桥段……从南到北,由东至西,一座座农家书屋就像一颗颗文化的种子,在泗县广袤的大地上生根发芽。从“书本仓库”到“文化客厅”,从“阅读空间”到“精神家园”,泗县农家书屋正以创新之姿,书写着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篇章。

  “数字+”赋能,让阅读“触手可及”。“现在种地也要有技术,农家书屋的老师知道我们需要什么,直接给推荐有关农业技术方面的书籍,还手把手教我扫码看电子书,遇到问题都能随时上网查。”在黄圩镇曹场村农家书屋,村民赵光志熟练地打开手机,通过“超星图书馆”查阅种植技术。县里把上万册电子书直接嵌进云平台,再把二维码贴到书屋的各个角落,还有管理员手把手地教。

  “活动+”激活,让书屋“人气爆棚”。在西关社区农家书屋,“国学小课堂”吸引了不少家长和孩子。泗县以书屋为平台,推出“阅读+”系列活动。宪法宣传周期间,律师进村宣讲法律知识;“皖美乡村阅读”行动中,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绘本共读;农闲时节,农技专家现场授课……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更让书屋成为乡村的“文化磁场”。

  “共建+”聚力,让资源“跨界融合”。“我们和县文联合作开设书法课,和农科院共建‘科技书屋’,让专业资源下沉到村。”泗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结对共建”模式,书屋连接高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力量,形成“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良性循环。例如,南京审计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高校志愿者暑期定期驻村,以书屋为场地为孩子们讲解如何合理分配零花钱、举办科普讲座等;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走进书屋,传授剪纸、盘纸、泥塑等传统技艺,让文化传承“活”起来。

  “示范+”引领,让品牌“亮起来”。走进荣获“最美农家书屋”称号的小薛村,文化惠民活动与阅读空间相得益彰,村民在这里既能读书,又能学曲艺看电影,极大地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泗县以15个镇级示范书屋为标杆,打造“一屋一品”特色,有的侧重红色文化,有的聚焦儿童教育,有的结合乡村文旅。这种差异化发展,不仅满足了多元需求,更让每个书屋成为独特的“文化IP”。

  从“有书读”到“读好书”,从“文化惠民”到“文化悦民”。如今的泗县农家书屋,早已超越传统的图书借阅功能,成为集阅读推广、技能培训、亲子互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空间。未来,泗县将继续以农家书屋为支点,让缕缕书香浸润田间地头,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刘娜英 吴天元)

【纠错】 【责任编辑:刘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