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年会(2025年)暨凌家滩玉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含山开幕-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5 08/16 17:22:55
来源:新华网

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年会(2025年)暨凌家滩玉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含山开幕

字体:

  8月16日上午,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年会(2025年)暨凌家滩玉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幕。来自全国文博考古机构、高等院校的近百位专家学者齐聚凌家滩,以玉为媒,跨学科对话,厘清红山、凌家滩、良渚三大史前玉文化中心如何接力完成“古国时代”的文明进阶,共话中华史前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探寻五千年文明根脉。

  凌家滩遗址距今5800—5200年,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1200余件出土玉器以玉人、玉龙、玉鹰、玉龟、玉版等为代表,被学界视为中国玉礼制的源头之一,被誉为“中华文明的先锋”。2023年,凌家滩挂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24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凌家滩、红山、良渚三大史前玉文化中心,共同构建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生动图景。此次年会旨在通过跨区域的学术交流,进一步揭示玉器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关键作用,推动中国玉文化研究走向深入。

  开幕式后,与会专家学者前往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墓葬展示区、内外环壕展示区等地开展实地考察。在随后举行的首场学术研讨会上,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叶润清、研究馆员张敬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朱乃诚等专家围绕“凌家滩的发现与发掘”“凌家滩与崧泽社会”“凌家滩玉器和凌家滩古国”等议题作主旨发言,深入剖析凌家滩文化在长江下游文明化进程中的独特地位。

  据悉,本次研讨会为期三天,设置五场专题研讨,议题涵盖凌家滩文化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的比较研究,史前玉器工艺技术、玉料来源及文明交流等多个领域。郭大顺、王明达、方向明、吴卫红等国内顶尖考古学者齐聚一堂,通过多学科交叉对话,解码玉器背后的文明基因。

  此次年会由中国文物学会、故宫学研究院主办,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马鞍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含山县人民政府承办。活动期间,凌家滩文化市集、“夜游凌家滩”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公众体验活动同步亮相,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热情参与,成功促进了学术研讨与公众考古的深度融合与互动。(马天俣 李佑胜)

【纠错】 【责任编辑:周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