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合肥9月5日电(刘姗)连日来,在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江淮果岭”果园里,农户们忙着采摘金色圆润的秋月梨。得益于史河的慷慨灌溉,这里的桃梨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丰产丰收。顺着史河向下游行走,新建的史河防洪治理工程五里拐橡胶坝矗立在安徽、河南省界两岸,奔流的河水不断绵延,实现豫皖生态发展共建共享。
近日,“红星照耀中国•千里跃进大别山”2025鄂豫皖主流网络媒体行活动走进六安市叶集区,记录水清岸绿产业兴的生态画卷。
叶集位于皖豫交界、大别山北麓、史河之滨。历史上,这里为了贯通淠史杭工程,数万人民在平岗切岭,千辛万苦拔“钉子”,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肩挑手扛“切开”一个个小山岭,让河道穿越其中,疏通了史河总干渠,形成“长藤结瓜”的自流灌溉体系。
如今,史河润泽两岸,这一水利奇迹激励着后人接续奋斗。
航拍平岗。新华社客户端发
“现在是秋月梨上市的时间。我们的秋月梨比山东产区早上市15天左右,皮薄汁多、口味甘甜,已被订购一空。”平岗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张汝霖介绍道。
碧水穿城过,翠色满河岸,生态和产业密不可分。
依靠优良的土壤条件和水资源优势,2021年以来,地处“江淮果岭”核心区的平岗街道改变以往小而散的种植模式,大力推进万亩果岭基地、万户果岭庭院“双万”工程,招引一批果树种植产业带头人,鲜丰水果、路跃公司等龙头企业相继落地,创建省级标准化果园1100亩。提供果岭用工岗、公益岗等岗位1000余个,带动农户就业2万余人次。
同时,实施果岭区域小型水利改造提升、水土保持工程,整修大塘100余口、小水库20余座、提水泵站10个,基本做到引、拦、蓄、节可控,旱涝保收。完善配套服务,围绕“两强一增”发展思路,做好辖区果园配套产业基础服务设施,建成保鲜库、分拣中心,建设产业路、套袋厂、有机肥厂、果岭农事服务中心等项目,全面提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水平。
成熟的秋月梨压弯枝头。新华社客户端发
规模化发展催生“花果经济”,成为叶集区推动乡村振兴的“金字招牌”。该区现有“江淮果岭”总面积6.2万亩,主要种植秋月梨、黄桃、红桃、油桃等市场热销鲜果,年产量约6万吨,年综合产值超7亿元,成为长三角水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之一。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模式,打造“花样果岭”田园综合体,支持平岗街道打造“果岭小镇”。突出果岭“一村一品”“一村一韵”,推进史河沿岸“果岭廊道”建设,集水果生产、观光旅游、农事体验等为一体,打造乡村休闲农业精品景点路线。
一渠清水既是丰收之源,也是生态之源。
在新建成的五里拐橡胶坝上,清澈的河水漫过坝顶,形成一道宽缓的水帘,如同一匹流动的绸缎。
五里拐橡胶坝。新华社客户端发
“以前这里是一片沙滩地,几乎没有水生态。”叶集区水利中心主任徐林说,“如今,这里形成了一个天然水库,沿河生态环境也提升了,成为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五里拐橡胶坝于2023年10月开工,2024年5月完工、9月蓄水试运行。该坝长420米,共7跨,总蓄水量约1000万立方米,起到稳固河床防止下切作用,形成良好的水生态、水环境,在干旱季节为下游固始县农业灌溉及人饮供水提供保障。
为加强史河省界段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在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指导下,叶集区和河南省固始县通力协作,实施史河省界段“一河两岸”防洪治理工程。该工程安徽段涉及金寨、叶集、霍邱三个县区,其中叶集段重点实施河床滩面平整1.3公里、新建五里拐橡胶坝1座、史河险工段治理505米三项内容,实现了省界河湖共建、共治、共享,成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打卡地。
航拍五里拐橡胶坝。新华社客户端发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当前,叶集、固始两地通过‘以河养河、以砂养堤’方式,共同谋划推进省界毗邻水网构建史河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打造皖豫省际毗邻地区‘一河两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区。”徐林说道。
一路奔涌向前的史河,涤荡起水城交融、人水相亲的“碧波”,成为大别山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绘就新时代人、水、城共生共荣的“绿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