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当传统稻田养殖小龙虾逐渐退出市场时,巢湖市柘皋镇的养殖水塘却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丰收时刻。
9月8日一大早,聚丰源家庭农场负责人靳自炳将一笼笼深水养殖的小龙虾拖出水面。当日,这些反季节小龙虾将以普通虾近5倍价格发往全市各地,成为市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在镇农技站的推广下,靳自炳率先尝试“深水养殖”新模式,将虾苗投放于1.5米以上的较深塘内进行养殖。水深了,夏季底层水温保持在25度以下适宜区间,大大缓解了高温应激,再加上柘皋镇水质好,出产虾子品质稳定,不少客户都抢着来收购。
不过,新模式也带来新挑战。深水养殖密度高,水体含氧量下降快,尤其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极易出现缺氧情况,导致小龙虾存活率降低。“必须配备增氧泵、循环水泵等设备,并保持24小时运转。哪怕停电一、两个小时,都有可能造成较大损失。”靳自炳说。
9月8日,国网巢湖市供电公司柘皋供电所员工胡学武等人一早就来到农场,帮助检查供电线路和设备,及时排查并处置了一处电缆接头发热隐患。入夏以来,养殖户用电负荷比平时增加了1倍,他们定期上门做好服务工作。
“供电所经常主动上门问需求、查设备,用电方面我们基本没有操心过。可以说,这塘反季虾可以养成功,第一靠的就是稳定供电!”靳自炳感慨道。
除了养殖环节,电力保障还贯穿于小龙虾的后续加工和销售链条。当日上午9点,在柘皋镇大鑫食品有限公司,一辆辆满载小龙虾的货车整齐排列、依次卸货;流水线上,清洗、蒸煮、调味、冷冻、包装等工序一气呵成。
“制冷机组和生产线都必须保持24小时平稳供电,为此,供电公司专门为我们架设了专线,客户经理定期上门协助设备检查。高峰期间,我们每天小龙虾加工量近50吨,30%以上产品出口。”大鑫企业负责人表示。
在可靠电力护航下,巢湖市小龙虾近年来蓬勃发展,从最初的“捕捞+餐饮”模式,逐步发展为集规模养殖、加工、餐饮、冷链物流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产业经济总产值超9亿元,持续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乡村振兴,电力先行。“十四五”以来,国网合肥供电公司持续推动农村电网基础建设工作,累计完成农网改造升级2272项,新增变压器增容38.24万千伏安,合肥地区农网供电可靠率由2022年的99.9511%提升至目前的99.9959%,为乡村经济发展和居民提供了更坚强电力支撑。
自2023年以来,该公司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大力推进“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模式,已在69个乡镇或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内设立电力服务示范点,打通了服务农户“最后一公里”,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用电提供了更加便捷、可靠的保障。(李岩 孙乙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