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互动 推动科产融合创新-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5 09/09 09:04:37
来源:安徽日报

多维互动 推动科产融合创新

字体:

  近日拍摄的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本报记者 张大岗 摄

  近日,安徽万瑞冷电科技有限公司洁净间内,测试人员正在调试新一代智能型超高真空冷泵。本报记者 范柏文 摄

  历经八年,从创新的“种子”到国产高端工业软件领域的“树苗”,由中国科大科技成果赋权转化而成立的创业企业——合肥九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立志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设计“根基”。

  “希望通过创新协会提供的平台和有组织的活动,我们的研发人员能更好地和不同工业领域的工程师、产品经理在一起进行讨论,就能探索到更多的应用场景,找到更完善的解决方案,实现事半功倍、互利共赢的结果。”九韶智能首席执行官郑裕峰说。

  坚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我省近期成立科技与产业融合创新协会,搭建起科研人员、工程师和产品经理常态化交流对接平台,旨在贯通“市场—研发—工程化—产业”创新链条,助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加速融合互动。

  多维互动、共同奔赴,催生无限可能。

  9月4日,我省召开科技与产业融合创新座谈会,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出席强调,创新协会要构建规范高效的管理运营机制,在市场化运作、开放式协同、规范化治理上下足功夫,欢迎国内外相关机构、企业、人才的加入与合作,构建全国乃至全球科技和产业资源对接网络,持续提升服务会员、服务创新、服务产业的能力和水平,为科技和产业互融互促提供有力支撑。

  共创共赢,各类创新创业团队和企业将会受益于创新协会,成就更大梦想。

  多维互动的座谈

  9月4日上午,科技与产业融合创新座谈会在中国科大举行。

  我省科研人员、工程师、产品经理代表,以及一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优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负责人参加会议。其中,绝大多数是安徽省科技与产业融合创新协会会员代表。现场,有关专家、协会会员代表积极讨论交流,现场气氛热烈、互动踊跃。

  “科技创新定开局,产业创新定全局,融合发展加速度。这是生物医药创新‘三部曲’。”中国工程院院士田志刚以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和最新趋势,进一步说明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产学研协同是普遍性的难题。从全球看,当前从科技到产业脱钩断链的风险加剧,安徽作为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创新协会的组建可将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链上下游的优秀企业聚集起来,对于产学研贯通、加速成果转化与关键人才培育具有显著积极意义。”创新协会会长单位科大讯飞总裁吴晓如说。

  近期成立的安徽省科技与产业融合创新协会,是安徽组建的首个为科学家、工程师和产品经理服务的专业化平台。协会自今年3月底开始组建,广泛吸引知名企业、高校院所、科技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参与合作,目前有143家会员单位。

  “协会的成立仅仅是个开始。我们将聚焦打造‘科产融合的试验田、思想碰撞的大舞台、集聚要素的新平台’的目标,坚持‘服务会员、服务创新、服务产业’,围绕‘融科技、通产业、建生态、创未来’,跳出传统模式,以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打法、市场的运作,做好协会日常工作,让科技创新更好赋能产业创新、产业创新更好激发科技创新,形成互融互促的良性循环。”创新协会秘书长单位科大硅谷服务平台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海龙说。

  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在出席会议时强调,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充分发挥科技与产业融合创新协会作用,推动科研人员、工程师、产品经理思想碰撞、交流互动、共同奔赴,推动科技与产业的融合,持续创优安徽创新生态产业生态。

  共同奔赴的梦想

  科技创新蕴含巨大的价值,只有落到产业上,才能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017年在科大校内启动、2022年注册公司,合肥九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2024年实现了工业软件几何内核国内零的突破。

  工业软件是高端制造业的神经系统,几何内核相当于工业软件产业的核心芯片,是高端工业软件尤其是高端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等CAX软件的核心根技术,直接决定了工业软件的功能与性能表现。九韶智能不断推进九韶内核迭代升级,基于九韶内核研发的九韶CAD软件NextShape,可应用于飞机、汽车等复杂精密装备的设计,支持复杂曲面和复合材料的精确建模,已实现对国外高端CAD软件替代的商业应用。

  “科技成果只有变成产品走向市场了,才能拥有持续的生命力,形成从创新到产品、从产品到场景、从场景再推动创新的闭环,再继续形成快速运转的飞轮,实现科技成果价值最大化。”郑裕峰说,将不断打造迭代产品、开发场景,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助力制造业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推动科技成果更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关键要促进科研力量与企业需求高效匹配、各类创新要素精准对接。

  加入安徽省科技与产业融合创新协会,为各类创新创业团队和企业开发更多应用场景、拓展市场提供了契机。产品经理从市场销售的角度提出需求,工程师按照需求研发新产品、推进工程化,科研人员按照需求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通过销售市场反馈产品研发需求,推动市场需求传导至研发和工程技术环节,实现市场、生产、研发的有机统一……

  从创新协会的设计看,它是一个实战的、市场化开拓的实体。在这里,科研人员、工程师、产品经理思想碰撞、交流互动、共同奔赴,相互拓展认知边界、链接多元领域,推动要素互动交流、科技成果转化、场景挖掘创设,有利于实现要素耦合、价值倍增,甚至会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

  郑裕峰认为,创新协会积极发挥作用,推动各方共同奔赴,进一步推动打造和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态,一定会推动更多的创新“种子”更好成长为“树苗”、最终长成“大树”。

  共创共赢的探索

  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是安徽的重要使命任务。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探索、深入落实,是一篇需要做好也必须做好的大文章。

  新型显示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合肥市的视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加强同高校院所的协同合作,构建“技术突破—协同创新—产业落地”协同生态链,实现了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创新效率的倍增,目前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微显示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希望发挥链主企业的引领作用,推动产业链整体提升与生态构建,助力安徽省微显示产业高地建设。”视涯科技高级副总裁丰华说。

  “从高校角度看,只有密切与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动科技成果有组织转化,才能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合肥工业大学负责人汪萌说,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须进一步畅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通道,及时把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实现科技供给和产业需求的双向奔赴。

  汪萌表示,合肥工业大学将更大力度推动科研选题从“学术价值导向”向“市场需求导向”转变,成果转化从“单点突破”向“系统集成”转变,服务机制从“被动响应”向“主动赋能”转变,奋力在江淮大地培育出更多科技创新新动能、产业发展新标杆。

  当前,安徽正着力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互动机制,打造主体高效协同、要素集聚融通的创新生态产业生态。

  “创新协会是打通‘政产学研金服用’底层链接的有效载体。”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指出,要推动组建更多创新联合体,用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引导高校院所、创新平台、大中小企业共创共赢。要打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堵点,加强科研力量与企业需求高效匹配、各类创新要素精准对接。要构建全域创新场景,深度挖掘场景机会和场景能力,以场景牵引技术应用、以应用促进产业升级。

  吴海龙表示,协会将持续优化会员结构,广泛吸引头部企业、高校院所和创新型领军人才加入,让更多的科研人员、工程师、产品经理在一起碰撞交流,让更多“幻想”成为“梦想”变成“理想”,让协会成为“靠得住、用得上”的创新共同体。

【纠错】 【责任编辑:刘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