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行走在潜山市天柱山镇的乡村,整洁的村容、淳朴的民风,无不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文明新风。这番喜人新气象,得益于潜山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持续发力,更源于天柱山镇各村深耕基层治理,通过健全“一约四会”制度,将文明理念融入日常,推动乡村文明焕发新活力。
“务正业,谋生计;不赌博,无劣迹;倒垃圾,不随意。”这些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条款,正是天柱山镇各行政村结合本地实际修订的村规民约。内容不仅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精准聚焦村风民俗、邻里关系、环境卫生等村民关切的具体事务。在制定过程中,镇、村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征求党员和村民代表意见,最终由村民代表大会逐条讨论、表决通过,使其成为村民普遍认同并愿意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对加强村民道德教育、滋养淳正民风、激发内生动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党群共商,“小公约”激发大活力。天柱山镇始终坚持“群众事群众定”的原则,组织全镇6个行政村全面开展村规民约修订行动。各村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围绕环境整治、移风易俗、产业发展等议题广纳民意,形成了“群众提、大家议、支部审、全民守”的流程。风景村将“门前三包”“垃圾分类”等具体要求纳入公约,村民自发成立监督小组,促使村庄环境焕然一新;白水村则针对红白事大操大办的陋习,在公约中明确宴席标准,有效减轻了村民的人情负担。
文明浸润,“新风尚”赋能善治理。随着村规民约落地生根,文明新风逐渐在天柱山镇蔚然成风。各村巧妙地将村规民约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结合,积极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评选,并探索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机制,村民参与公益事业可兑换生活用品,极大激发了村民的热情。白水村创办老年食堂,有效解决了留守老人的日常用餐难题;风景村则依托本地野寨中学的教育资源,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村规民约,成为声名在外的文明村。文明新风吹拂之下,乡风民俗持续向好。
如今,天柱山镇正以村规民约为重要纽带,持续深化“三治融合”,不断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下一步,该镇将继续优化村规民约内容,培育特色产业品牌,让这份“文明之约”真正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绘就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徐万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