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午巡逻了2趟,警示牌都重新立好了!”“月底前,您家养老保险要缴费,我帮您手机操作,两分钟就搞定!”42岁的党员、网格员吴强戴着红袖章、穿着网格服穿梭在田埂院落间,这个“党员红”与“网格绿”交织的身影,正是村里8名“老党员+网格员”队伍的日常缩影。“今年以来,星火村创新推行‘党员身份+网格职责’双融合模式,这几名党龄超20年的老党员主动‘亮身份、扛责任’,在基层治理一线书写‘银发担当’。”网格长孙会明说。
“双重身份”激活治理效能
老党员兼职网格员,绝非简单的“身份叠加”,而是实现“政治优势”与“治理优势”的深度融合。一方面,老党员历经组织培养多年,党性强、威望高,在村民中自带“信任滤镜”;另一方面,网格员的岗位赋予其“人熟、地熟、情况熟”的天然优势,二者叠加形成“1+1>2”的治理效能。比如72岁的老支书尹孝炳,担任第四网格员后,利用30年村干工作积累的群众基础,成功化解2起邻里矛盾,被村民称为“和事佬”“大管家”。
“老办法”+“新任务”筑牢民生防线
在具体实践中,老党员网格员将“走家串户”的传统优势与“精准服务”的现代要求结合,织密民生保障网。
防溺水“守闸人”。自5月份以来,8名老党员主动认领村域内4处重点水域巡查任务,每日早中晚三次“打卡”,清理岸边隐患、更新警示标识,累计劝离下水戏水、摸鱼捉虾、野泳群众20人次,同步开展“敲门行动”,为12户留守儿童家庭发放“关于预防学生溺水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信”。
防汛抗旱“急先锋”。5月进入农忙种植时,老党员网格员带领群众维修灌溉设施3处,协调水库放水2次,保障200余亩稻田灌溉。6月暴雨期间,网格员乔文才冒雨排查危房2户,发现低保户乔文武家房屋漏雨及时维修。
政策落地“传声筒”。针对养老保险征缴难题,老党员们“分片包干”:对留守老人上门讲解政策,用“算收益账”代替“念文件”;对在外务工人员,通过微信、电话“一对一”缴费。
“小网格”里的“大情怀”
除了完成“规定动作”,老党员网格员更是“贴心服务”,注重倾听民声。网格员经常走访入户,用笔记下“杨庄到芮杨自然村道路晚上无灯,存在安全隐患”“韩庄的小桥需要维修”等民生需求。星火村已解决路灯安装维修、抗旱渠维修等实事19件。
目前,星火村“老党员+网格员”模式已成为基层治理的“金钥匙”,激发了老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下一步,该村将总结经验,探索建立“老带新”网格机制,让“银发力量”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温暖动能。(通讯员 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