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瑶海?-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5 09/14 16:37:59
来源:瑶海区委宣传部

为什么是瑶海?

字体:

  8月24日,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人形机器人专项赛全国决赛在合肥市瑶海区落幕。这场汇聚全国百余所高校、200余支顶尖队伍的技术盛宴,不仅展示了我国在人形机器人前沿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也将科创界的目光聚焦于赛事举办地——瑶海区。

  为什么是瑶海?在瑶海工业展馆里找到了来自历史的答案。

  在瑶海工业展馆,一段段辉煌的工业发展史揭示了这片土地深厚的制造基因。早在1951年,合肥汽车配件厂就改装出安徽第一辆客车“爱国号”;1970年,合肥无线电二厂参与生产的零部件应用于新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同年,合肥灯泡厂试制出安徽第一只黑白显像管……

  这些曾留下无数个“第一”的工厂,均坐落于瑶海区。时光飞逝,敢为人先、务实创新的精神始终在这片土地上延续,也为当前瑶海区布局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奠定坚实根基。

  为什么是瑶海?在瑶海产业布局中找到了来自当下的答案。

  走进位于长三角数字科技示范园的合肥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数据采集训练场,仿佛步入一个未来世界。在这里,数十台人形机器人正在模拟工业生产线上进行搬运分拣训练,在模拟商超环境中为顾客提供导览服务,在模拟家庭厨房中协助完成备餐任务。这个训练场,作为合肥智能机器人公共服务平台的核心板块,构建了“场景-数据-算法-生态”四维联动的机器人训练体系。通过布局100多台异构智能机器人集群,该平台能够满足机器人从产品生产、测试训练到数据收集、产品迭代的全生命周期需求。

  高能级平台自然能吸引优质企业集聚。目前,瑶海区已招引乐聚机器人、史河机器人等一批产业链优质企业。成立于2016年的乐聚机器人,2023年发布可跳跃、可适应多地形行走的开源鸿蒙人形机器人KUAVO(夸父)。2024年,企业获评“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是唯一入围的人形机器人企业。“瑶海坐落主城区,工业底蕴深厚,我们落户后,无论是当地完善的产业生态还是有力的人才输送,都推动着公司快速做大做强。”该公司负责人任广杰表示。

人形机器人正在进行工业场景训练。(瑶海区委宣传部供图)

  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瑶海机器人产业发展成果不断壮大。史河机器人积累了包括高精度室内外定位导航、移动抓取、远程操控等在内的多项核心技术。“我们对具身智能的核心数据进行采集,能够帮助机器人具备‘感知世界-自主决策-动手执行’的闭环能力。”史河机器人技术人员胡娟说。

  为什么是瑶海?在科创产业的集群效应中找到来自未来的答案。

  瑶海的科创产业布局正百花齐放。近年来,瑶海区推动科创资源整合,组建瑶海科创集团,依托“中国网谷”、长三角数字科技示范园、合肥物联网产业园、长三角科技战略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载体,围绕装备制造及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氢能)、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产业方向,加强产业前沿探索和前瞻布局,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参赛选手参加人形机器人专项决赛。(瑶海区委宣传部供图)

  产业集群效应之下,瑶海正成为越来越多高新技术产业的首选栖息地。越来越多的高精尖产品和专精特新企业,如繁星般汇聚在瑶海这片创新的天空。

  “目前我们的训练场已开展10余个具体生产场景的数据采集和训练验证工作,真正构建起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多方共赢的产业生态。” 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机器人事业部孙丹丹表示,这所“机器人大学”正计划扩招,预计到2025年底总面积可达5000平方米,面向全国征招20余家本体企业、超100台机器人,同时开训30个以上细分场景,推动更多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工厂、商场和家庭。根据规划,到2026年,合肥将建成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产业规模有望突破100亿元。

  从传统工业基地到科创产业勃发,瑶海依托深厚底蕴、前瞻布局与集群效应,正在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上重新定义自己的坐标。(关堂所 严莉)

【纠错】 【责任编辑:钟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