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9月15日下午,聚焦省委“创新之问”,淮北市围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优化营商环境等内容的回答“创新之问”调研座谈会(科技创新工业发展专题)举行。
会上提出的探索“外地研发+淮北中试+本地转化”的模式、政府搭建一体化平台、通过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等建议凝聚了创新共识,也明确了实践方向,为淮北科技创新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劲新动能。
近年来,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正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在工业转型发展道路上书写着精彩篇章。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新阶段,淮北聚焦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培育引进中基电池箔、国轩象铝等为代表的“链主”企业,实现了工业领域华丽蝶变。
战略引领:构建科技赋能工业新生态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经济强。
资源枯竭曾是淮北工业发展的“拦路虎”,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凸显。面对挑战,淮北锚定“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国家重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定位,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将科技创新作为工业转型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走进淮北临涣化工园区,在这里,原材料甲醇、乙醇等进入厂区,经过一系列复杂工序,最终变为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等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
目前,园区通过培育壮大先进高分子结构和精细化工材料产业集群,不断延伸煤焦化产业链,形成有机基础原料、高端专用化学品、化工新材料三大板块,聚集企业48家,具备年产90万吨甲醇、60万吨乙醇、20万吨纯苯、6.23亿立方米氢气等基础原材料以及丁腈胶乳、醋酸酯等20余类化工产品生产能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着眼于全链条赋能企业创新,淮北构建“1+N”政策支持体系,出台《淮北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淮北市推进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升级改造开发园区基础设施,支持创建智能制造工厂、智能制造车间等,推动新信息技术与企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这些政策着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而非简单资金补贴。
如今,淮北聚力打造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铝基高端金属材料,汽车零部件、绿色食品、高端装备制造及其他新材料(高岭土)等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1至7月,全市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9.7%,位居全省第二,展现了工业经济强劲韧性和活力。
平台聚势: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9月5日,江南大学教授张荣珍一行三人来淮,深入安徽科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展开调研,与企业负责人围绕产品研发、生产等进行了交流。
产学研融合是科技赋能的“加速器”。淮北聚力突破机制壁垒,携手高校与科研院所协同攻关,推行市校合作机制,常态化开展“高校企业行”“专家企业行”活动,推动创新资源向产业一线集聚。依托安徽高等研究院淮北分院,构建“高校—企业”联动创新体系,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迈进。
今年1月至8月,与中国矿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7所高校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17场次,校企合作签约金额近2000万元。截至目前,全市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252项,协议金额达1.16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6亿元。
一批聚焦产业需求、聚力成果转化的新型研发机构在淮北加速崛起,成为激活区域发展的“强引擎”与“策源地”。
3月18日,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淮北分中心揭牌运营,植入东部中心要素体系,构建区域产业创新服务链条,培育本土专家团队,支撑淮北区域内主导产业的升级发展。
4月16日,安徽省铝基新材料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获安徽省科技厅批准成立,标志着淮北在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也成为首批获省科技厅批准的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
高能级平台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核心支撑,畅通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推动更多研发成果带动产业发展。今年以来,淮北新获批9家省企业研发中心,目前全市省级企业研发中心36家,省级以上各类科技创新平台57家,同比增长显著。依托这一生态,龙波电气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的“铜铝复合材料项目”成功落地转化。
环境创新:综合施策促发展生机勃勃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城市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才能赢得最大发展生机。
淮北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安全督察部部长杨勇表示,以往公司一年要迎接十几次不同部门检查,需准备多套台账并单独报送整改材料;如今实施 “综合查一次”,减轻了迎检负担,便于问题“一次性”整改。
今年以来,淮北以“综合查一次”为抓手,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规范监督第三方机构协助入企行政检查的实施意见》,按照“一部门牵头、多部门配合”模式,由“分头行动”向“联合检查”转变。合理精简行政审批,实施招投标等问题专项整治,推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淮北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将每年10月17日设立为“淮北人才日”。推动出台《淮北市人才购房补贴实施细则》《淮北市“人才飞地”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吸引人才留淮。
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大与资金短缺的矛盾,2024年4月,淮北率先推出科技创新券政策,精准支持企业研发。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风险管控,创新推出12种基础险种并鼓励量身定制个性化险种,形成科技保险“12+X”服务体系。通过“人才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创新工具,打通“知产”变“资产”的通道。依托银企对接平台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早期研发,形成“投早、投小、投科技”循环。
截至6月末,淮北银行业科技贷款余额354.93亿元,较年初增 53.60亿元,增速17.79%,高于全省6.19个百分点。
创新潮涌,千帆竞发。今日之淮北,以“创新之问”为帆、实干为桨,在科技强省浪潮中奋楫争先。明日之淮北,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汇聚创新资源,推进核心技术攻关,让更多“科技青果”成长为“产业甜果”,绘就转型华章。(俞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