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9月17日电(李东标)巢湖之滨,开放潮涌。作为安徽省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开放平台,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将于9月20日在合肥启幕。大会把开放作为鲜明标识,开展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经贸合作交流,拓展制造业国际合作的“朋友圈”。
越开放,越发展;越发展,越开放。从中部腹地到开放高地,安徽始终锚定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目标,坚定不移实施扩大开放战略,深化对外开放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努力让开放成为现代化美好安徽的鲜明标识,在高水平开放中共享机遇、实现共赢。
2025年6月17日,在合肥派河港铁路物流基地等待装车出口的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周牧 摄
创新驱动 制造业加速出海
今年8月,奇瑞集团旗下全球潮酷汽车品牌iCAUR在迪拜举行品牌之夜,全球首发两款增程式新能源SUV,展示其产品设计与技术创新成果。“iCAUR是奇瑞集团新能源出海战略的先锋,期待以创新产品与全球化布局,让这一品牌成为闪耀国际舞台的名片。”奇瑞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是2025年8月1日在阿联酋迪拜拍摄的奇瑞品牌iCAUR全球首发的新车。新华社记者 温新年 摄
创新赋能,安徽制造业加速焕新。来自合肥海关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安徽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294.3亿元,同比增长13.8%。进出口总值分别居中部第1位、全国第9位,增速居全国第6位,长三角第1位。从出口动能的转换来看,机电产品和新质生产力驱动增长,汽车出口量保持全国第一。
不只是推动产品出海,产业链相关企业也纷纷抱团走出去,为全球提供本土化供应链支持,推动各方在绿色转型道路上携手共赢。
2025年4月15日拍摄的国轩高科越南工厂。(受访者供图)
总部位于安徽合肥的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能源电池企业。近年来,该公司积极拓展海外生产基地。2023年,国轩高科携手斯洛伐克企业合资建设电动汽车电池工厂。项目总投资12.33亿欧元,将为当地增加1300个就业岗位。今年的世界制造业大会上,斯洛伐克将担任主宾国,并将派高层级代表参会,备受与会各方关注。
“在新能源动力电池的赛道上,国轩高科为什么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将产品卖到世界各地,并在海外多国建厂输出‘安徽制造’,原因无他,就是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缜说。
越来越多的“安徽制造”加速出海的背后,彰显安徽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十四五”以来,安徽通过一体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实现了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加快向创新驱动转变,发展结构由传统农业大省加快向新兴工业大省、制造大省转变。
服务支撑 营商环境持续“引流”
今年7月,全球知名的汽车安全系统生产商奥托立夫在安徽投资建立的首个工厂正式投产。该项目位于肥西经开区,主要生产汽车方向盘。“奥托立夫经过7轮遴选,最终选择我们。”肥西县投促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外资企业在国内落地,最看重的是行政服务效率。
围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目标,安徽出台《安徽省稳外资行动方案》,谋划6个方面共16条举措,多措并举稳住外资规模、稳住外商信心、稳住投资预期。
为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安徽开展内外资差别待遇专项清理工作,整合优化162家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受理机构,切实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优化外国自然人来皖投资设立企业全流程登记服务,探索外资企业注册登记“容缺受理”模式,实施外商再投资外汇免登记试点等便利化措施。建立百家重点外资企业包保制度,深化外资企业服务保障。
由20余家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和咨询机构负责人组成的代表团在安徽合肥参观新能源汽车工厂。(2025年3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汪海月 摄
引进来,更要走出去。安徽省聚焦服务重点外向型企业建立专项工作机制,围绕主机厂明确服务专员,“一企一策”协调解决经贸困难,扩大优势产品出口。开展“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 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帮助制造业企业提升国际化发展能力。
安徽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安徽还将持续深入实施“徽动全球”出海行动,组织企业参加重点展会50场左右,组织超5000家次企业赴境外开拓商机。
营商环境是最好的竞争力。2018年以来,安徽省每年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年均增长9.6%,安徽省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的比重连续5年增长。在安徽这片发展热土上,吸引外商投资的“强磁场效应”正在显现,一大批知名外企或入驻安徽、或加码投资,助力安徽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平台赋能 制度型开放不断延伸
在不久前开幕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安徽省首次以主宾省身份亮相。国盾量子、科大讯飞、合翼航空等20家代表性企业集中参展,充分展现安徽在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中的创新探索与实际成效。
2025年9月10日,在2025年服贸会主题展展区,一名媒体人员(右)在主宾省安徽省展台体验了解无人驾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新华社记者 侯俊 摄
近年来,安徽省持续扩大开放,实行对内对外开放联通,积极以展会论坛类平台链接全球大市场。连续7年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两次举办RCEP地方政府暨友城合作(黄山)论坛。积极举办海客圆桌会,今年以来已举办日本福冈企业专场等12场活动。成立徽派企业国际经贸合作联盟,服务超300家企业出海。
2025年4月26日,观众在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上观赏一款弹钢琴的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此外,安徽不断深化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筑强开放主阵地。截至目前,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已累计形成236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7项为全国首创,13项在全国复制推广。
“安徽将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探索,制定数据跨境流动负面清单,推动自贸试验区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创新,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提供‘安徽方案’。”安徽省商务厅副厅长刘光说。
依托高能级开放平台,安徽已经形成系统化的高水平对外开放矩阵,促进资源要素高效流动和配置,为安徽持续推进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发展构筑坚实有力的支撑。展望未来,安徽将继续深化制度型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外经联动发展,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