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马鞍山市和县正值秋粮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在一系列农业新技术、新模式的助力下,秋粮田管尽显“科技范”。昔日“靠天吃饭”的传统耕作模式正被“智慧赋能”的新图景所取代,为和县粮食丰产夯实坚实基础。
走进位于和县西埠镇的龙门水稻家庭农场,科技的气息扑面而来。在农场智慧农业控制中心,一块大屏格外醒目,屏幕上动态显示农田分区地图、土壤湿度、气象数据、病虫害风险等信息。
农场主李有忠在自家的2150亩稻田里,新使用的这套智慧农业系统,让他足不出户就能实时监测不同田块的水稻生长情况,再根据具体长势和病虫害情况开展飞防作业,实现精准施肥用药。
科技赋能农业,智慧点亮田野。在龙门水稻家庭农场的千亩水稻种植区,连片的水稻散发着阵阵清香,田块间,每隔一段距离就矗立着一个约半米高的银色智能闸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闸门,正是智慧灌溉系统的“神经末梢”。工作人员只需指尖轻触智慧灌溉系统,就能远程控制闸门升降、调节水流大小,实现“按需灌溉、精准供水”。
除了依托病虫害监测系统和智慧灌溉系统外,李有忠还通过安装高空杀虫灯、测土配方和侧深施肥等一系列绿色生态综合防治技术,使得农药化肥用量一降再降。
李有忠介绍:“通过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农场的化肥使用量下降近20%、农药使用量减少近30%,粮食增收20%。”
科技扎根田野,丰收触手可及。随着智慧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龙门家庭农场的水稻生长全程实现了精细化管理。对于今年水稻丰收在望,李有忠信心满满、干劲十足。
“有了这么多新技术的加持,今年的水稻长势喜人,预计较往年亩产增加10%。作为扎根家乡的新农人,我觉得种田也是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李有忠说道。(吴磊)
【纠错】 【责任编辑:刘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