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质量发展丨“智”造“新引擎” 安徽“往前赶”-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5 09/22 15:13:44
来源:新华网

聚焦高质量发展丨“智”造“新引擎” 安徽“往前赶”

字体:

  新华网合肥9月22日电(李东标)月球原位资源增材制造系统、计算光刻平台(ASEDACPST®)、智能机器人通用技术底座……在9月20日开幕的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上,发布了安徽省制造业领域具有领先性、代表性的10项新技术、新产品,展现出安徽“往前赶”的韧性与活力。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近年来,安徽大力实施制造强省战略,着力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从传统农业大省到制造大省、从能源原材料基地跃升为新兴产业聚集地,历史性迈入“全国工业大省”行列。

  2025年9月20日,在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展馆内,人形机器人受到参观者的关注。新华网发(廖宇翔 摄)

  “智改数转”交出新答卷

  展台上,一款红色的智能搬运机器人来回穿梭、自动避让,不停挥舞着机械手臂,秀出“十八般武艺”,引得现场观众赞叹不已。

  在今年的世界制造业大会上,安徽合力专为智能制造复杂物流场景打造的三款AGV系列产品精彩亮相,成为展馆内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款全向平衡重式AGV可实现任意角度的平移,在紧凑车间产线的狭窄空间内灵活穿梭,一车贯穿多环节,打造高效、柔性的内部物流闭环。”安徽合力工作人员介绍。

  2025年9月20日,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展馆内,安徽合力展示的一款智能叉车产品。新华网发(廖宇翔 摄)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工业车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安徽合力积极探索智能制造新模式、发展智能绿色新产业、培育智能服务新动能,致力于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物流产业发展型企业。目前,该公司已形成8大类、22个品种的AGV全系列产品,并全新打造智能i系列及智能物流整体解决方案服务,覆盖物流存、取、拣、收、发、补等多个应用场景。

  安徽合力的创新实践,是安徽依托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安徽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抓手,以场景牵引、标杆带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不断取得新突破。

  为构建多层次政策支持体系,安徽专门出台《支持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若干政策》(2024版),近两年通过零基预算方式整合省级资金,累计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资金达25.23亿元,带动支持各类项目近千项、金融机构资金357亿元,拉动企业投资1543亿元。

  安徽还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产业链“链主”作用,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累计打造省级龙头企业示范项目109个,带动2700多户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施了数字化转型。目前,安徽规上工业企业已100%启动数字化改造。

  “下一步,我们将以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为主线,完善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推进机制,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向更深程度、更高水平迈进。”安徽省工信厅副厅长程英春说。

  新兴产业澎湃新动能

  在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为人们打开丰富的想象空间的同时,建筑工地和生产车间里同样热火朝天。在芜湖,埃夫特机器人超级工厂暨全球总部项目(一期)正在加快建设步伐;在合肥,江淮尊界超级工厂内,全自动焊装线对5714个连接点进行实时监控,涂装车间通过AI技术重构漆面工艺,双拼色自动分色机器人将分色线精度控制在0.3毫米以内……

  这是2025年4月17日拍摄的位于合肥市肥西县的江淮汽车尊界超级工厂内的自动化焊接生产线,该工厂是江淮汽车携手华为专门为尊界品牌打造的工厂。新华社发

  从传统农业大省、能源原材料基地跃升为新兴工业大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正在铸就。今年上半年,安徽汽车产量、新能源汽车产量、汽车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目前,全球近10%的显示面板,全国约8%的工业机器人、10%的汽车、11%的新能源汽车、15%的家电、20%的光伏组件、30%的光伏逆变器、50%的光伏玻璃在安徽生产。”安徽省工信厅厅长冯克金介绍。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不遗余力的投入。“十四五”以来,安徽企业研发投入突破千亿元大关,拥有200多家“国字号”创新平台,打造了智能语音、玻璃新材料、通用机械基础件等3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数量居全国第3位。

  着眼于创新全要素驱动,安徽今年出台《安徽省加快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机制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机制和生态基本形成,培养服务新兴产业的人才超过200万人,企业研发投入、研发人员、研发机构、发明专利占全社会比重均超过85%。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兴产业展现蓬勃之势。“十四五”以来,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速约为规上工业增速的2倍,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由2020年的40.3%提高到2024年的43.6%。

  未来产业开辟新赛道

  近日,由深空探测实验室主办的首届深空经济与产业发展大会在合肥召开。大会以“聚焦深空经济,引领产业未来”为主题,首次提出深空经济概念,并系统梳理发布中国深空经济十大产业方向。不久前,我国首个深空探测领域国际科技组织——国际深空探测学会也在合肥正式成立。

  近年来,安徽加快布局空天信息产业,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产业链不断延伸、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在深空探测实验室总工程师史平彦看来,深空经济有望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也是驱动航天产业升级、培育创新动能、重塑空间格局的重要力量,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奠定坚实基础。

  量子科技,被认为是通向下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钥匙”。作为国内最早系统布局量子科技研发及产业化发展的城市之一,合肥已汇聚量子企业93家,覆盖量子芯片、测控设备、软件、应用及产业资本全链条。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上万公里星地量子通信等一批前沿科技成果加速涌现,这背后都有合肥这家科创型企业——国盾量子的身影。

  2025年9月20日,在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展馆内,国盾量子展出多款新产品。新华网发(廖宇翔 摄)

  “量子科技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国盾量子副总裁、安徽省量子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唐世彪表示,“我们将继续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双轮驱动的模式,在先行先试中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未来产业决定着产业未来。当前,安徽正在建设通用智能、量子科技、空天信息等一批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推动设立未来产业发展基金,发展一批有影响力的未来产业“新星企业”,努力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持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2025年7月2日,一架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在合肥骆岗公园演示飞行(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推动科技成果“沿链下蛋”、高标准建设合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加快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机制……安徽全力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营造“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的创新生态。

  今天的安徽,正在由要素驱动加快向创新驱动转变,由传统农业大省加快向新兴工业大省、制造强省转变,由内陆腹地加快向开放前沿转变。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纠错】 【责任编辑:周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