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北市杜集区以“护助健康成长,拒绝有害信息”为目标,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类资源,着力构建“顶层设计+载体创新+协同共治”的护苗工作格局,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营造清朗校园文化环境。
强化顶层设计,筑牢护苗宣传“压舱石”。将“护苗·绿书签”行动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校园文化安全的重要任务,从组织、制度、资源三方面构建保障体系,确保工作“有方向、有规矩、有支撑”。
高位推动明方向。将“护苗·绿书签行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意识形态工作、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成立“护苗”专项行动工作专班,通过工作例会、师德培训、“国旗下讲话”等平台,层层压实责任。
制度保障立规矩。建立“课前审查—课中监管—课后巡查”闭环机制,课前严格审查教材、教辅及课外读物,课中要求教师将“扫黄打非”知识融入学科教学,课后组织宣传、教育、文化、市场监管等部门,常态化巡查校园周边书店、文具店等经营主体。今年以来,排查校园周边场所120余家次,形成“齐抓共管”制度合力。
资源统筹强支撑。配齐配强师资力量,全区现有思政课教师318人、专职艺术教师105人、专职体育教师140人,组建“护苗宣讲团”20支。设立校园文化建设专项经费,重点支持“护苗”绿书签宣传阵地建设。今年以来,整合校园黑板报、宣传栏、多媒体教室等设施,打造“护苗宣传角”46个。
创新载体形式,打造护苗宣传“多棱镜”。推出“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主题班队会、静态宣传、专题实践等多元载体,让“护苗·绿书签”理念、扫黄打非知识“入眼、入耳、入心”。主题班队会让宣传“活”起来。以班级为单位分层设计内容,实现“护苗”主题班队会全覆盖。
统筹资源,让护苗“拓空间”。利用南山汉文化博物馆、小朱庄烈士陵园等研学基地,在研学活动中融入护苗内容,进一步拓展宣传空间。
社校协同,让护苗“融社会”。组织学生参观农家书屋、杜集书房、社区书房、公共文化空间30场次,指导阅读正版书籍,鼓励学生参加线上知识问答活动。组织社区网格员、学校志愿者常态化巡查校园周边文化场所,协助排查非法出版物60余次,形成“校园+社区”防护圈,推动“护苗”绿书签宣传从校园延伸到家庭、社区,彰显“三位一体”合力。(孙文法 费晓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