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苍穹 合肥空天信息产业蓄势高飞-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5 09/29 08:36:51
来源:安徽日报

追梦苍穹 合肥空天信息产业蓄势高飞

字体:

  日前,2025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在芜湖开幕,户外展出各种机型。本报记者 徐旻昊 摄

  9月20日,在合肥骆岗公园全空间无人体系成果展上,观众正在体验零重力飞机工业(合肥)有限公司带来的ZG-ONE鹊飞载人飞行器。本报记者 张大岗 摄

  前不久,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位于合肥高新区的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星图”)携旗下星图测控、星图地球、星图维天信等公司和多项商业航天领域技术成果亮相,其技术实力不仅吸引多名客商驻足洽谈,更从侧面展现出合肥空天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空天信息产业聚焦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卫星应用、深空探测4个方向,看似遥远,实已逐步“飞进寻常百姓家”。

  优化布局

  全面开拓空天赛道

  “我们看中的不仅是这里深厚的科创基因,更是政府对未来产业的战略定力。”中科星图相关负责人说,合肥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同时出台了一系列精准扶持政策,为空天信息企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

  作为合肥市空天信息产业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助推者”,中科星图在2021年将GEOVIS数字地球全球总部项目落户合肥高新区,为合肥空天信息产业装上了新引擎。

  在中科星图数字地球合肥有限公司的展厅内,“星图地球”平台实现了从万米高空到城市街巷的实景三维映射,只需轻点鼠标,就能瞬间跨越万里,从合肥“飞跃”到地球上的任一角落,清晰地看到那里的山川、河流和森林。

  中科星图持续深化在低空经济、数字经济、地理信息等前沿领域的产业布局,积极助力合肥打造空天信息产业集群。作为中国空天信息领域的国有控股企业,该公司紧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围绕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地理信息产业领域三大板块,提出以地理信息为“体”、以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为“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全面开拓空天信息产业新赛道。

  如今,中科星图在合肥已有星图地球、星图测控、星图智源、星图资本、星图维天信、中科星光、星图瑞云、北斗伏羲、中科信创等多家子公司,在合肥完成了从“单点落地”到集群发展的蜕变。

  近年来,合肥市以前瞻性眼光布局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链,推动产业聚链成势、加速发展。随着中科星图等龙头企业的深度布局,合肥空天信息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仅合肥高新区就已汇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40余家,产业生态日趋完善。

  破解难题

  加速赋能千行百业

  空天信息技术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我省是全国首批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近年来低空经济呈现加速腾飞势头。

  作为空天信息产业创新应用的“主战场”,低空经济核心难题在于让飞行器“看得见、飞得稳、管得住”。中科星图以技术突破破解行业痛点。“我们的低空在线服务平台可以掌握无人机的飞行位置、速度和轨迹,当其他飞行器靠近时能够自动播报预警。它还具备同时接入无人机100万架,同时规划1万条航线,或者为10万架无人机进行冲突检测的能力。”中科星图首席科学家、低空产品研究总院执行院长孙俊说,低空在线服务平台能对城市上空飞行空域进行管控,监视飞行态势,管理飞行计划,目前已在全国50余个城市及重点区域成功应用。

  GEOVIS iFlight低空智航应用平台集调度、管控、应用、运营于一体,满足多类用户的低空业务需求;低空文旅智慧管控平台借助空中视角为游客提供全景俯瞰、沉浸式VR/AR交互等特色体验……中科星图通过建设低空数字化基础设施、引接飞行器数据资源、完善低空飞行管理服务能力等举措,构建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布局。其推出的这些创新应用正推动空天技术从“实验室”快速走向“生产生活”,赋能千行百业。

  以翼算智擎·低空物流应用平台为例。该产品目前已在长江水域成功实现对移动船舶的无人机动态补给。通过AI视觉识别与跟踪技术,使无人机能在船舶航行过程中完成厘米级精准投送,将单次物资配送时间从40分钟大幅缩短至10分钟,成本降低超70%,有效提升航运效率并节省停泊成本。

  中科星图是合肥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上的缩影。围绕低空经济产业,合肥市明确“安全为要+场景为王”发展思路,已集聚企业300余家,实现无人机研发、测试、生产、运营全链条本地化布局,拥有亿航智能、零重力、盟维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丰翼科技、美团无人机等企业布局运营业务,2025年招引峰飞航空等头部企业落地。

  厚植沃土

  培育全产业链生态

  空天信息产业具有研发周期长、投入规模大的特点,需要各方用心呵护。就合肥而言,该市通过推动场景应用、壮大“基金丛林”、构建高能级交流平台等举措,用心营造全要素创新生态,为产业发展厚植沃土。

  该市持续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与空天院、北航、北理工等顶尖院所共建11家新型研发机构,覆盖卫星制造、地面设备、应用服务全链条。同时,积极推动商业航天与本地战新企业在“车星互联”、星载芯片、量子加密等前沿领域开展跨界融合,构建起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发展新格局。

  在商业航天产业方面,合肥市以遥感卫星和数据应用为核心,系统构建“上游功能材料、关键部件,中游星座运营、卫星测运控,下游数据应用、软件开发”产业体系,目前已集聚企业和机构超150家。

  为进一步拓展创新空间,合肥正高标准规划建设深空科学城,组建空天技术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并围绕“空天地水”全空间一体式发展的独特优势,深度拓展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城市、巢湖综合治理等应用场景。该市还搭建总规模超百亿元的空天信息基金集群,初步形成集设计研发、载荷制造、星座运营、通信终端等环节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

  记者 丁贤飞 刘静文

【纠错】 【责任编辑:周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