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5 09/30 08:32:00
来源:安徽日报

“农业保险+”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字体:

  传统农业的风险应对和产业发展方式正悄然改变。

  不再只是“看天吃饭”,也不再因资金短缺而止步不前,越来越多的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农业保险+”链接信贷、担保、期货、产业链等多重要素,实现“风险可保、资金可贷、产业可兴”。

  2022年以来,我省在全国首创首试、率先探索“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行动计划试点,将农业保险从一个单纯的风险补偿工具,升级为连接各类金融资源的核心枢纽,帮助农民和农业企业解决“借钱难”“卖价低”“风险大”等老问题。

  创新风险应对方式

  农业保险历经数十年发展,在防范自然灾害、稳定农业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传统农业保险主要应对的是自然风险,然而,随着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市场化不断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已不再是单一的生产风险,还包括市场波动、资金周转、产品质量、销售渠道等系统性风险。

  显然,仅依靠传统的灾害保险已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复杂需求。

  “农业保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其核心在于以农业保险为基石,串联起担保、信贷、期货、基金、产业链等多元要素,构建一套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服务体系。它不再局限于事后补偿,更强调事前风险防范和事中产业赋能。

  在宣城市宣州区新田镇蒲田村,很多家禽养殖户曾一度面临产业链不全、标准化程度低、融资难等问题,尤其是肉鸡价格波动,有可能导致一年辛苦难以换来稳定收益。

  针对这些痛点,宣州区积极运用“保险+期货”模式,通过肉鸡目标价格指数保险、定制全产业链信贷担保方案等,为养殖户提供融资支持,抵御市场波动风险。

  该模式的核心机制在于——保险公司提供收入保险,缓释生产与市场双重风险,保障基本收益;期货公司为农户配套价格保险服务,对冲市场价格波动;担保机构提供增信支持,弥补农户信用不足;银行则借助前两者的支撑,敢于放贷、愿意放贷、能够放贷。

  蒲田村的案例是我省探索“农业保险+期货”业务的生动缩影。截至目前,全省“保险+期货”项目已累计提供风险保障70.1亿元,显著增强了农户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

  这一模式的推广,意味着农业保险从“保成本”“保灾害”迈向“保价格”“保收入”,实现了从“灾后补偿”到“全程护航”的转变。

  激活特色产业生态

  “农业保险+”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资金与风险问题,更在于能够激活区域特色资源、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池州市东至县胜利镇便是一个典型代表。

  胜利镇与国元农业保险公司合作,试点“羊肚菌产量险”,安徽省农担公司通过“农业保险+信贷+担保”为羊肚菌种植户提供融资授信1.5亿元,支持羊肚菌种植面积从700亩扩大到3000亩,年产量从35万斤提升到180万斤,逐步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类似案例遍布全省:怀宁蓝莓、霍山石斛、铜陵鲈鱼……我省目前已开发蔬菜、畜禽、水产、经果林等110余类、320余个特色保险产品,省级财政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引导市县聚焦富农产业,累计引导银行担保授信增信420亿元,支持了58条县域产业链全链发展。

  我省的“农业保险+”改革,本质上是一场通过财金协同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系统工程。

  这项探索,不仅在技术层面实现了保险、信贷、担保、期货等工具的跨界融合,更在制度层面构建了“政银保担基”多方协同的农村金融服务新机制。

  打通融资“最后一公里”

  “从全省来看,2024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近55亿元,提供风险保障超过2100亿元。”省财政厅金融处相关负责同志介绍。

  更为重要的是,我省已构建起一个多层次、广覆盖的农业保险体系:覆盖九成粮食作物和七成特色农产品、年逾2100亿元风险保障的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建立起覆盖九成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的收益保障机制;形成了覆盖全省所有乡镇和行政村、近2万名专兼职从业人员的基层服务网络。

  农业保险服务体系日趋成熟、基层服务网点广泛覆盖、与“三农”现实需求深度融合,使其成为弥补乡村振兴资金短板、优化农村金融供给的最佳切入点。

  针对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市场配置失灵、服务力量薄弱等问题,我省扎实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提升行动,已在104个县市区推广实施(覆盖率达100%),全省已设立“乡村振兴保险(金融)服务窗口”1.4万个,真正实现“乡有点、村有人”,金融服务从“等人上门”变为“主动下乡”。

  今年,我省进一步深化“农业保险+”改革。这不仅是推进农业大省迈向农业强省的有力保障,也是传承安徽农村改革基因的重要延续。

  农业保险不再只是一张保单,而是可以串联起金融资源、产业政策、市场力量的一条主线。随着“农业保险+”模式的不断推广与升级,越来越多的农民将敢于投入、安心生产、稳定增收,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借由财金协同创新的力量加速照进现实。

  省财政厅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按照新一轮改革要求,以“+一揽子金融产品”为主线,进一步拓展数据、科技、平台、文旅、资产等要素资源,聚焦解决富农产业链各环节金融服务难题,实现“农业保险+”在“三农”领域的多层次覆盖,引导撬动更多社会化、市场化资金投入乡村振兴。(记者 朱卓)

 

【纠错】 【责任编辑:钟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