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10月2日电(记者吴慧珺)水墨徽州,秋意初浓。10月1日上午,安徽皖南山区晨雾未散,阳光轻柔地洒在黟县宏村景区停车场。来自芜湖的游客项慧飞驾驶新能源汽车驶入充电区,熟练地插枪、扫码,随着“咔嗒”一声,充电桩屏幕瞬间亮起,电流数据跃动不止。
“原本担心假期充电要排队,没想到一来就有空桩。”项慧飞笑容明朗,“正好趁这个时间去逛逛景区。”
10月1日,游客在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游玩(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
黟县位于安徽黄山,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西递、宏村等热门景区节假日客流如织,充电需求旺盛。“目前全县已建成410个公共充电桩,覆盖全县8个乡镇,可同时满足800辆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国网黟县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高玲介绍,如今15分钟充电圈基本形成,车辆从进场到启动充电最快只需3分钟。
黟县的实践是安徽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速的缩影。安徽省汽车办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底,全省已建成充电场站2.71万座,各类充电桩93.5万台,同比增长49.8%。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安徽还不断推动技术创新,积极探索新的运营模式,推动充电网络向更高效、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近日,安徽省上线了省级充电设施可开放容量评估平台,该平台融合配电、调度、地理信息等多源数据,通过构建数字孪生系统,实现每15分钟自动采集电网运行数据,动态优化充电负荷分配。
10月1日,国网安徽电科院技术人员正在通过电网充电设施可开放容量评估平台测算琅琊山景区充电桩可开放容量。新华社发(刘海乐 摄)
“这标志着充电设施容量评估从‘静态经验估算’迈向‘动态精准研判’。”国网安徽电科院系统所专业副总师王小明表示,这一技术突破还将有效推动规模化车网互动的精准管理。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景区停车场充电站应用该平台后,单桩日均服务车辆数提升约30%,游客排队时间显著缩短。
技术创新持续赋能基础设施升级。国庆前夕,一批超级充电站密集投用。在合肥市三河古镇景区停车场,480千瓦超充设备格外醒目,其功率达普通充电桩的四倍,主流800V高压平台车型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南京游客王文满体验后连连称赞:“一杯咖啡的时间可以完成补能,效率超出预期。”
服务的优化提升,也进一步放大了硬件设施的效能。推出“主动让桩优惠券”、配备移动充电机器人、安排运维人员线上线下值守……安徽多措并举缓解高速服务区的充电压力。
“9月29日到10月8日,我们探索开展高速充电至80%赠送优惠券的方式,引导用户提前结束充电,压降单车平均充电时长。”国网安徽电动汽车公司生产技术部主任朱明磊说,工作人员同步引导车主到高速出入口附近的城市充电站充电。
从徽州古村落到现代都市圈,日益完善的充电网络正悄然改变出行体验。据国家能源局数据统计,截至8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充电枪)总数达到1734.8万个,同比增长53.5%。
这个“十一”,让绿色出行与金秋旅途相伴,从容续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