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国石坊下,鱼灯摇曳如游龙穿梭;粉墙黛瓦间,徽音缭绕似历史回响。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歙县以“日夜联动、古今交融”的文旅新范式,让徽州古城从“历史坐标”变身“可感可玩的文化现场”。截至10月2日,全县主要A级景区两日累计接待游客超7.6万人次,乡村游、住宿业、研学游多点开花,交出了一份“文化出圈、经济亮眼”的双节答卷。
这个假期,歙县非遗在徽州古城里成了“可触摸的记忆”。白天,开城仪式开启“徽州一日”,红歌快闪、非遗民俗、国潮舞蹈轮番上演,府衙内外“步步有戏”;夜间,《鱼化龙》非遗巡游惊艳全城,汪满田、瞻淇、渔梁三大鱼灯首次聚会,数百盏鱼灯沿青石板路蜿蜒如“星河游龙”,成为全网热捧的“徽式浪漫”。
“在这里,徽州文化是活的!鱼灯巡游像穿越千年,市集里的非遗手作也很有韵味,拍照处处是‘大片感’。”贵州游客张孜玫表示。
歙县的文旅热度,源于“全域联动、多业态协同”的发展思路。这个假期,徽州山水与业态创新融合,新安江山水画廊推出“双节共赏·大雁伴飞”秋韵巡游,游船行于碧波之上,大雁掠过青山之间,重现“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诗意;渔梁坝以《李白寻访许宣平》水上情景剧为核心,搭配啤酒嘉年华市集,让古坝变身“夜经济消费场”。
文化与教育的融合同样精彩纷呈,全县研学基地、博物馆累计接待研学团队1.5万人次,游客在触摸文物、体验非遗中读懂徽州历史,实现“旅游+教育”的双向赋能。
面对客流高峰,歙县多部门联动筑牢“暖心服务网”。县文旅体局带队开展景区安全检查,12345平台涉旅事项办结率100%;公安、交通部门聚焦堵点疏堵保畅,国省干线零重大安全事故;市场监管局开展宾馆酒店和民宿价格专项整治,发布假期市场价格行为提醒告诫函和倡议书规范市场秩序;千余名志愿者遍布景点、车站提供引导服务,用“歙县温度”守护每一位游客的徽州记忆。
双节假期,歙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让千年古城既留住了老味道,又焕发了新活力。随着“歙采缤纷·欢乐古城”双节活动持续推进,这座浸润着徽韵的小城,仍在以多元体验与暖心服务,迎接八方来客,让徽州文化在新时代的文旅浪潮中,绽放更持久的魅力。(通讯员 陈璐 本报记者 潘成 李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