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太阳山上》:在文艺革新中写好时代命题-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5 10/05 16:00:59
来源:安庆新闻网

黄梅戏《太阳山上》:在文艺革新中写好时代命题

字体:

  “这里的情绪还可以再外放,李安本这个角色的前后对比能拉得更开。”10月3日,黄梅戏《太阳山上》的演职人员聚到一起,继续打磨表演细节。10月6日、7日,该剧目将在四川宜宾进行的终评演出,代表安徽角逐第十八届文华奖。

  《太阳山上》是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创排的红色革命题材黄梅戏,剧本改编自皖籍作家季宇的中篇小说《最后的电波》。讲述在烽火岁月中,“小人物”李安本,被中国共产党坚定的革命信念、必胜的抗日决心以及新四军战士们的铁血情怀深深打动,实现人物蜕变和成长的故事。

  自2021年首演以来,该剧目获得过诸多荣誉——安徽省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入选2020-2024年度文化和旅游部戏曲创作优秀案例“文学、话剧等作品戏曲转化类”十佳案例;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等。

  在剧场演出上,该剧目在安庆、合肥、武汉、北京等地剧场皆获得良好演出效果和热烈观众反响。

  成功并非偶然,“是在安庆这片红色热土上,黄梅戏用自己的艺术演绎方式,讲好时代命题的必然结果。”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三届黄梅戏文化研讨会上,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李晓天表示。

  “我们要去讲一个具有时代价值,符合时代语境的故事,这是一个选择,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挑战。”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院长余登云直言,做一个选择容易,但一个好的剧目,需要一个团队沉下心去“锤炼、锻造”。

  从初排至今,《太阳山上》已经历经多次修改,“每次修改打磨,都是为了让故事讲述更流畅、动人,让人物塑造更自然、鲜活。反复打磨,是对观众负责,更是向着精品、经典剧目不断奋进的初心使命。”9月30日,该剧目主演、李安本扮演者虞文兵在演出结束后并未闲下来,再次加练今年修改中,新增的两个唱段。

  今年,《太阳山上》在部分台词和动作上做了调整,也增加了一些唱段,虞文兵此次增加了一段独唱和一段对唱。“这两段唱腔的加入,让李安本这个角色更完整,也让剧目整体节奏更紧凑。”虞文兵说,修改对演员来说也是一次挑战,每次修改都需要演员去适应新的演出节奏和表演惯性。修改定稿后,《太阳山上》的演出人员几乎每天都泡在排练室,并不断向前辈演员请教,只为带给观众更为精彩的演出。

  一个多月来,修改后的《太阳山上》在北京、合肥、安庆皆有演出。“这几次的演出,总体满意。但一些表演细节、角色情绪是否能做的更好?这需要我们不断思考、练习。”虞文兵坦言。

  9月30日在安庆的演出,和以往不同。“这是《太阳山上》首次在公开演出中,由乐队进行现场伴奏。”《太阳山上》作曲陈庆华介绍。

  “现场乐队可以激发演员的演出激情。”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副院长王琴说,这也是新编剧目在演出形式上的“回归”。

  此次在四川宜宾的演出,也将使用现场乐队。使用乐队现场伴奏,也是因为该剧目的音乐、声腔,在推动剧情发展、塑造人物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作用。

  “李安本这个角色的成长、转变,向观众传达的,是那个年代中国人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虞文兵说,将人物的变化塑造好,是这部戏达到理想效果的重要一环。

  “我们通过李安本这一角色的声腔变化,从小调为主转变为板腔体,呼应角色的成长蜕变。”该戏作曲陈华庆介绍,主题音乐的选择对演出的呈现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新四军军歌是因为剧中历史背景做出的必然选择,用器乐、人声、音型等多种手法将新四军军歌这一主题音乐融入全剧始终。

  “而创新并非是盲目的创新。”余登云介绍,《太阳山上》虽然是红色现代戏,但唱念做打等表演方式都在向传统黄梅戏回归,不仅有阴司腔、烟袋调等老腔老调,还有“抢背”等传统戏曲表演中的“绝活”,“而这些艺术技艺的运用,也是在贴合剧情发展、情绪递进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让该剧目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准确的同时,更为丰富、精彩。”余登云表示。

  该剧目在今年的多场演出中,皆获得了不错的观众认可度。

  “原本以为戏曲是长辈的专属,没想到一看很喜欢。”北京网友“猫小倩”在中央歌剧院观看完《太阳山上》后第一时间去个人社交平台账号上分享了观戏感受,“唱词通俗、旋律优美,带着江南特有的温婉韵味,年轻人完全能接受。剧情张弛有度,既有让人紧张的危机时刻,也有诙谐幽默的生活片段,情感真挚却不刻意煽情……”这些客观真挚的评价也很快收获了一众网友的点赞认可。

  “把一个普通人演活了。”看完演出后,来到安庆观看黄梅戏的南京观众任梦南直呼精彩,“不仅在唱腔中过足戏瘾,也被剧中传递出来的家国情怀所感动。”他说。(全媒体记者 管炜)

【纠错】 【责任编辑:刘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