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小岗村的樱桃番茄现摘现发,颗颗饱满爆汁。”近日,在凤阳县小岗村电商助农孵化工坊里,主播严卫昌正对着镜头热情吆喝。在他身旁的货架上,凤阳皇梨、小岗蒸谷米、手撕烤脖等本地特色农产品码放得整整齐齐。
严卫昌所在的这座工坊,去年11月动工建设,今年5月投用。在10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电商展示大厅陈列着凤阳县各色农特产品,电商主播的叫卖声、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一派忙碌景象。
“建设工坊,旨在搭建专业平台,帮助更多新农人把优质农特产品卖出去,实实在在增收致富。”凤阳县商务局电商中心主任姚天告诉记者。
在这座工坊里,像严卫昌这样土生土长的电商达人还有不少,退役军人杨伟就是最早“吃螃蟹”的人。2年前,他敏锐地嗅到直播带货的商机,率先牵头成立凤阳县小岗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农户们种的桃子、葡萄一熟,最急的就是卖出去。一旦滞销,一年的心血可能就打水漂了。”深知农户痛点的杨伟,清楚电商的潜力,他创建“美丽小岗”账号,进驻抖音、快手等多个直播平台,推出“电商+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不仅为农户提供便捷销售渠道,还手把手开展电商培训、提供技术支持,帮本地农产品从“散装卖”转向品牌化、市场化。如今,杨伟已搭建起“线上旗舰店+线下体验店+直播带货”的立体销售网络,从包装、品控到营销全流程统一标准,小岗蓝莓汁、红薯粉等这些昔日“养在深闺”的农货,现在能卖到全国20多个省市。
“手机成了新农具,数据化作新农资。我们要让小岗村的农特产品,乘着数字东风飞向千家万户。”凤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表示,小岗村还将探索“电商+文旅”新模式,把游客采摘、非遗展示等特色元素搬进直播间,让消费者既能买到优质农货,又能感受小岗村的文化魅力,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记者 李邦军 罗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