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同饮一网“幸福水”共谱城乡“融合曲”-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5 10/15 17:26:57
来源:怀宁县委宣传部

怀宁:同饮一网“幸福水”共谱城乡“融合曲”

字体:

  “这水,又清又甜,水压还足!再也不用看老天的脸色,也不用担心水垢了。”在怀宁县公岭镇五岭村,村民丁贵宝拧开自家水龙头,接满一瓢水畅快饮下,脸上尽是满足。丁贵宝的话,正是该县倾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切实解决城乡饮水问题的生动注脚。

  曾几何时,“喝水难”“水难喝”是困扰怀宁部分农村居民的心病。过去农村“多头取水、分散供水”的模式,难以保证水质安全和持续供应。水是民生之本,该县坚持将城乡供水一体化列为“十四五”期间头号民生工程,举全县之力,构建“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的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以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我们必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实现规模化发展、一体化运营。”该县水利局局长刘解生表示,怀宁紧扣“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关于“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的要求,高标准编制《怀宁县城乡供水一体化专项规划》,确立了“以大并小、城乡联网、普惠共享”的总体思路与“两大主力水源、两大骨干水厂、一张覆盖全县的供水管网”的具体举措。

  在水源选择上,该县依托下浒山水库和境内皖河等优质、可靠水源,保障供水“源头活水”;在水厂建设上,投资建设日供水14万立方米的城北水厂和8万立方米的石牌水厂,两座现代化水厂均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先进工艺,并配套严格的水质检测体系,确保出厂水品质。

  将优质自来水输送到千家万户,关键在于那张绵延千里的供水管网。在茶岭镇,新建的增压泵站机声轰鸣,为偏远乡镇供水加压;在石镜乡,施工队伍克服崇山峻岭的地质难题,确保工程进度;在三桥镇湖滨村,村内管网改造工程紧锣密鼓推进……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铺设各类供水主管网超过1200公里,形成了环状互补、互联互通的供水“大动脉”和“毛细血管”,将城乡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管网建设投资巨大,特别是向偏远乡村延伸,成本更高。但我们坚持‘城乡一体、全域覆盖’的原则,通过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加大县级财政投入、创新平台公司融资等多种渠道,全力保障了资金需求。”该县城乡供水一体化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王海兵介绍。

  在该县供水调度中心的中央控制室,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原水、出厂水、管网水的各项水质指标,以及全县各增压泵站、关键节点的压力和流量数据。“我们建立了从‘源头’到‘龙头’的全过程水质在线监测与预警系统,确保水质安全可控。同时,通过智慧水务平台,实时监控管网运行状态,快速定位漏损,科学调度生产,提升了供水保障率和应急处理能力。”中心技术负责人张江胜介绍说。

  “一个电话,服务到家,再也不用为水管坏了找不到人修而发愁了。”清河乡龙池村村民对此深有体会。为实现农村饮用水管理服务与城市并轨,该县整合原有分散供水企业,成立怀宁城乡供水集团公司,负责全县供水统一运维及服务。该公司出台乡镇供水服务考核管理办法,规范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畅通24小时服务热线,组建20支乡镇服务队,高效完成抢维修及抄收服务,保障农村供水质量,真正实现城乡供水同服务目标。

  如今,怀宁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不仅解决了农村居民最直接、最现实的饮水安全问题,更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活条件,缩小了城乡差距,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水动力”。下一步,该县将持续完善供水保障体系,在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朱能干 陈红星)

【纠错】 【责任编辑:周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