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里没有产业,现在小番茄卖得火,玉米还没熟就被订走大半。”一场从“0到1”的蜕变,始于2024年9月,马鞍山理工学校群工部主任赵有为担任和县长建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后,用产业扶贫的“金钥匙”,为长建村打开了乡村振兴的新大门。
初到长建村,面对“无产业、无特色、无收入”的困境,工作队没有急于施策,而是带着“摸清家底、找准路子”的思路,他们先后奔赴滁州市全椒县、和县台创园等地实地考察,辗转寻访多位种植专家,经过反复对比论证,结合长建村自身的土地和种植优势,最终选定优质小番茄与水果玉米两大特色种植品种,为村集体经济发展锚定方向。
2025年上半年,长建村首个产业项目——3000平方米优质小番茄种植基地迎来丰收。凭借酸甜多汁的口感和绿色种植理念,小番茄迅速积累良好口碑,累计销量达1万余斤,供不应求,不仅为村集体经济带来5万元的纯收入,更优先聘用本地村民务工,让10余名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超2000元,真正做到“产业落地、农民受益”。
首战告捷,产业发展劲头更足。接着,水果玉米接踵而至,10月中下旬即将成熟的水果玉米,依托前期小番茄的口碑效应和宣传效应,已提前抢夺1800份订单。在9月26日召开的季度结对帮扶调度会上,这款可生吃的脆甜玉米成了“香饽饽”,与会的马鞍山市教育局、和县重点工程管理中心、和县应急管理局、十七冶集团等帮扶单位争相签订500箱订单。
各帮扶单位围绕产业发展未来集思广益。针对当前问题,该村已明确两大发展方向:一方面,明年计划扩大番茄种植9亩,玉米种植16亩,实现小番茄、水果玉米产量翻倍,破解“供不应求”瓶颈;计划带动50名农民家门口就业,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另一方面,主动拓宽销售渠道,既要深化与和县蔬菜配送中心、各大超市合作,也要依托帮扶单位资源,联动更多企事业单位工会,构建“基地直供+单位集采+配送零售”的多元销售渠道。(胡天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