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新求变助力产业转型、产品出海——
“婚纱小镇”跨界新赛道
金九银十,又到了新人们收获幸福的季节。
国庆中秋假期前后婚礼高峰的到来,让近年来声名鹊起的六安市裕安区丁集镇更加“藏不住”了。
丁集镇常住人口不足3.4万人,却聚集着超600家婚纱上下游企业。
其快速成长为远近闻名的“婚纱产业小镇”的历程,称得上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海地区带动内陆发展,特别是中国制造业持续跃迁升级浪潮之下,劳动密集型产业梯度转移的一个“现象级”范本。
机遇与挑战
近日,在位于丁集镇的六安市忠缘婚纱礼服有限公司,缝纫机声此起彼伏,工人们十指翻飞,一件件五颜六色、款式各异的礼服、旗袍被赶制出来,即将被快递到新人们的手中。
“8月、9月是婚纱礼服生产销售的旺季,今年生意更是出乎意料,订单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倍有余。这几天咱们白天黑夜加班,订单都做不完。”在包装车间和工人一同忙碌的公司负责人许小龙说话时嘴角忍不住上扬,6月、7月的时候,公司准备了1万多件存货,原本还在担心销售,没想到8月中旬产品就爆单了,公司每天都能接到3000多件的订单。
在米莱熊服饰有限公司,生产同样忙碌。“8月、9月如同‘打仗’,10月是婚庆高峰,咱们一年销售额的一大半,都指望着这几个月呢。”公司负责人王宏娟边说话边检查着刚完工的礼服、童装。
20世纪90年代,中国沿海地区经济迅速腾飞,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许多丁集人结伴来到江苏苏州虎丘的婚纱企业打工。
2018年前后,受到苏州当地产业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同时也得益于丁集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婚纱产业人才“凤还巢”,原本在虎丘的丁集人纷纷选择返乡创业。短短几年内,丁集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农业小镇迅速转型成为全国闻名的婚纱小镇。
目前,丁集镇婚纱上下游产业相关企业超过600家,其中成衣生产企业超过400家,婚纱礼服产业年产值达24亿元,年发出量近500万件。
风光亮丽的背后,丁集的婚纱人也感受到了新的挑战。“这几年最大的变化来自结婚人口数量有所下滑。”丁集镇商会会长许昌应说。
“这两个月生意火爆,可能是去年留存的订单。”忠缘婚纱公司另一位负责人许有忠分析,但整个婚纱产业仍然面临挑战。
跨界与跨境
面对挑战,转型是大部分婚纱企业想到的出路。
“婚纱是一种很特殊的服装品类,正常来说只会使用一次,主礼服重量重、难收纳,虽然通过电商销售价格已经比较亲民,但大部分新人还是会选择租赁而不是购买。”许小龙称,从2021年开始,公司走上转型之路。
“我们目前生产既可以在婚礼上穿,也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服饰。比如这些在婚宴上的‘妈妈服’,就是我们公司现在的主打产品。”许小龙介绍,目前公司已经完全放弃了婚纱主礼服的生产业务,全面生产订婚、敬酒等环节使用的小礼服以及旗袍产品,新产品款式更加新颖,同时颜色也不再是纯白或者正红,有更多日常色系。
这几年像许有忠、许小龙这样寻求转型的趋势已经蔓延至丁集全镇,妈妈装、儿童礼服、新中式服饰、小礼服……各类五花八门的服饰早已超出过去婚纱主礼服、秀禾的范畴。
“从2023年开始,转型成为了丁集镇婚纱产业的一个共识,据统计,全镇的婚纱制造企业已有大半转型,开始生产各类‘跨界’服饰产品。”丁集镇党委副书记魏海说。
在誉翔纺织有限公司老板许丙超眼中,跨境出口是另一条出路。深耕境外婚纱市场十几年,许丙超通过亚马逊直销,每年在北美销售婚纱礼服超过1.2万件。“婚纱礼服类服饰,本来就来自欧美文化,那里对正装有更多的需求。不仅仅是婚礼,毕业舞会、酒会等各类场所,都要求着礼服。”许丙超说,这几年他在美国的生意每年都有15%的增量。
“这几年丁集也有不少婚纱企业选择探索海外市场,我们面临着更多挑战。得益于丁集镇大量的熟练工以及完善的产业链,我们升级了生产线和产品品类,在北美专攻中高端礼服市场。同时,我们也准备尝试做Cosplay服饰,开辟新的赛道。”许丙超说。
随着这几年国内市场的变化,跨境出海成为丁集婚纱产业发力的新赛道。“2018年,全镇只有10家企业从事外单生产。如今丁集镇从事外单生产的婚纱企业大幅增加,年产值已近6亿元,产品销往欧美等地。”魏海说。
“我们鼓励所有企业参与到转型升级当中,对传统的婚纱产品,要不断升级,同时要不断开拓新产品、增加新品类。让丁集的婚纱产业摆脱过去低端的固有印象,通过在产品版型、面料质量等领域推陈出新,站稳脚跟。”说到如何突围,从事婚纱产业30多年的许昌应说。
人才与品牌
企业转型升级、跨界出海的关键时期,更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护航。
“产业在求新求变之中求发展,我们党委、政府要成为他们背后最坚定的支柱。”魏海表示,像这次“金九银十”旺季,丁集镇提前数月就开始筹备,成立由镇政府牵头,市场监管、公安、文旅、卫健等多部门联动的专项工作组。节前集中开展婚纱商户专项整治,对产品质量、明码标价等核心环节重点排查,营造诚信公平市场环境;黄金周期间专人值守,动态协调水、电、物流等资源,确保小镇“生命线”畅通无阻;精心制作《丁集婚纱小镇服务指南》,通过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密集推送,详尽介绍婚纱选购、场地预订、住宿餐饮等实用信息,提升小镇知名度。
“婚纱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熟练的产业工人。”魏海称,制作婚纱和普通服装产业不同,更类似定制,需要工人有更加全面的技能。近年来,丁集镇构建了“学习基地—实习基地”循环圈,引进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免费开展婚纱礼服制作、电商直播销售等技能培训,目前共培训就业300余名学员,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为了解决婚纱从业人员子女就近入学问题,让工人能长期稳定工作,丁集镇还积极争取,投资1.5亿元建设了六安市第九中学教育集团丁集学校,解决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魏海介绍,过去丁集镇的婚纱产业多集中在中低端的来料加工领域,缺少产品、品牌的设计运营。近年来,政府鼓励引导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加快从“单一生产”向“设计+生产+品牌”的多元化供给转变,在新材料运用、制作工艺升级上不断发力。通过加强与安徽农业大学服装设计学院等高等院校合作,丁集镇聘请高等院校设计师指导当地婚纱版型研发与高级定制技术,结合流行趋势推出原创设计,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东风’,上海与六安对口合作,我们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上海举办的各类展会。此外,我们还与纺织、服装设计领域的老牌院校上海东华大学洽谈合作,希望能与该校合作设立设计中心,邀请该校师生来丁集交流,为婚纱企业提供设计指导和服务,帮助丁集婚纱企业转型突围。”魏海说。
记者 袁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