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改造托起“稳稳的幸福”-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5 10/18 09:59:21
来源:安徽日报

无障碍改造托起“稳稳的幸福”

字体:

  “现在有了这些设施,我的生活比之前更方便了。”阜阳市颍州区七里铺社区残疾居民王文兰说。近日,区残联通过动态监测精准识别需求,为她家量身定制安装了安全扶手、防滑垫、燃气报警器等个性化无障碍设施。

  今年以来,我省将“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纳入30项民生实事,以助残无障碍改造为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托起幸福。阜阳是人口大市,残疾人人口基数较大,以往该市无障碍改造多采用“统一标准、批量推进”的模式,难以充分适配每个家庭的特殊情况。如今,阜阳市创新实施“一户一策”改造工作,确保改造落到实处,更加精准满足残疾人家庭的个性化需求。“细化改造内容,同时加强改造后的设施维护指导,安排相关人员详细记录每户的特殊需求,确保每一项设施都能够更方便使用。”颍州区残联副理事长张惠介绍。

  记者从省残联获悉,我省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完成 6.88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的无障碍改造任务,重点解决他们面临的出行难、起床难、如厕难等问题。根据不同家庭不同残疾人特点和需求,以消除残疾人居家生活障碍为目标,量身定制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方案,坚持“一户一策”,提高改造质量,不断提高重度残疾人居家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水平。

  全省各地积极探索创新模式:淮南市聘请第三方公司实施“私人定制”改造;芜湖市建立长期回访机制,确保改得好、用得好;宣城市推行家庭“自主改造”模式,赋予残疾人家庭平均6000元的补贴额度自主支配权,让其根据自身实际需求自行安排改造项目;滁州市以科技赋能打造“智慧助残”新模式,重点针对卫生间、卧室、厨房等高频场景引入智能感应照明、语音控制以及安全报警等设备,助力科技助残工作逐步从试点探索向常态化推进……各地差异化的创新有力提升了残疾人家庭的生活幸福感。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省已完成改造近5000户,部分县(区)已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记者 朱茜

【纠错】 【责任编辑:周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