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先行,探索振兴新路-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5 10/19 09:19:20
来源:安徽日报

试点先行,探索振兴新路

字体:

  10月9日,记者走进濉溪县刘桥振兴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只见育种大棚与一块块菜地错落分布,菜地里长满的空心菜,成为蜗牛的“遮阳伞”与“自助餐”。

  “合作社养殖的白玉蜗牛今年已售出约4.8万公斤,增收近40万元。”刘桥镇王堰村党总支书记王修设说,作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改革试点村,王堰村成立的刘桥振兴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占股20%,118户村民占股80%。

  合作社与嘉兴市潜福食品建立长期供应关系,养殖的白玉蜗牛除少量自制肉酱销售外,其余全部销往这家企业,由其加工后出口。

  62岁的社员王如玲是白玉蜗牛养殖能手。通过他的技术指导,王堰村6户村民走上白玉蜗牛养殖致富路。

  “今年,我们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把白玉蜗牛种苗卖到本镇干庄村、刘桥村,实现抱团发展,全镇总养殖面积达100亩。”王修设告诉记者。

  刘桥镇杨庄村创新“保底收益+利润分红”利益联结模式,通过土地入股促进村民与集体“双增收”。“2024年,合作社为155户村民分红4.8万元。”杨庄村党总支书记李飞说。

  李飞介绍,2024年,杨庄村进一步深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改革,在村内引入社会资本,实现村企资本混合,建成安徽莎特针织品有限公司。

  在莎特针织品的生产车间,数十台织机设备开足马力运转,精梳棉纱在经纬间疾速穿梭。“在这里上班方便照顾家庭,每月收入6000元。”杨庄村55岁村民黄淑玲说,莎特针织品已吸纳当地80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目前,公司每月实现利润10万元,预计全年可为村集体增收近70万元。”李飞说,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67万元,居淮北市第一,今年有望继续领先。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改革通过基层党组织整合资源、统筹利益,破解了农村“集体穷、群众散、产业弱”的困境。

  记者从濉溪县委组织部了解到,2024年,该县33个村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累计发放现金分红138.89万元、福利分红43.62万元。2025年夏收期间,杨庄村、庙前村等托管地块亩产普遍超区域平均水平。(记者 吴永生)

【纠错】 【责任编辑:刘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