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中医”中国求学记-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5 10/20 16:02:48
来源:新华网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字体:

  10月16日,来自津巴布韦的留学生吴春在学习辨别中药材黄芪的气味。

  在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140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正在系统地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践行他们的求学之路。

  学院采用双语教学形式,结合临床实践,将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传授给留学生,夯实他们的中医学基础。同时,留学生们通过多项文化体验活动,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如今,部分学生已学成归国,服务当地的医疗事业。

  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pagebreak

  10月16日,安徽中医药大学老师潘银星(左一)教外国学生把脉。

  在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140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正在系统地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践行他们的求学之路。

  学院采用双语教学形式,结合临床实践,将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传授给留学生,夯实他们的中医学基础。同时,留学生们通过多项文化体验活动,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如今,部分学生已学成归国,服务当地的医疗事业。

  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pagebreak

  10月16日,安徽中医药大学老师潘银星(右一)带领外国学生学习秤的使用方法。

  在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140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正在系统地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践行他们的求学之路。

  学院采用双语教学形式,结合临床实践,将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传授给留学生,夯实他们的中医学基础。同时,留学生们通过多项文化体验活动,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如今,部分学生已学成归国,服务当地的医疗事业。

  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pagebreak

  10月16日,安徽中医药大学老师潘银星(左)教学生们认识穴位。

  在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140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正在系统地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践行他们的求学之路。

  学院采用双语教学形式,结合临床实践,将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传授给留学生,夯实他们的中医学基础。同时,留学生们通过多项文化体验活动,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如今,部分学生已学成归国,服务当地的医疗事业。

  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pagebreak

  10月16日,来自阿尔及利亚的常健安(前左)与同学们在上中文课。

  在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140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正在系统地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践行他们的求学之路。

  学院采用双语教学形式,结合临床实践,将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传授给留学生,夯实他们的中医学基础。同时,留学生们通过多项文化体验活动,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如今,部分学生已学成归国,服务当地的医疗事业。

  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pagebreak

  10月16日,来自阿尔及利亚的药学专业大二学生常健安(右)和来自津巴布韦的吴春(中)在老师潘银星的带领下认识中药材及其功效。

  在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140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正在系统地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践行他们的求学之路。

  学院采用双语教学形式,结合临床实践,将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传授给留学生,夯实他们的中医学基础。同时,留学生们通过多项文化体验活动,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如今,部分学生已学成归国,服务当地的医疗事业。

  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pagebreak

  10月16日,来自阿尔及利亚的药学专业大二学生常健安学习辨别中药材黄芪。2024年,在本国学习生物化学的常健安通过考试,获得了来中国系统学习中医学和中草药的机会。

  在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140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正在系统地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践行他们的求学之路。

  学院采用双语教学形式,结合临床实践,将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传授给留学生,夯实他们的中医学基础。同时,留学生们通过多项文化体验活动,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如今,部分学生已学成归国,服务当地的医疗事业。

  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pagebreak

  10月16日,来自马来西亚的凌巧惠在安徽中医药大学武馆进行武术训练。5岁就接触武术的凌巧惠认为“武术守护健康,中医治愈病痛,二者相辅相成”,这一想法促成她来到中国学习中医。

  在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140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正在系统地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践行他们的求学之路。

  学院采用双语教学形式,结合临床实践,将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传授给留学生,夯实他们的中医学基础。同时,留学生们通过多项文化体验活动,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如今,部分学生已学成归国,服务当地的医疗事业。

  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

【纠错】 【责任编辑:李东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