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水美蟹肥。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桥头集镇国光社区的善玉螃蟹养殖基地,近百亩优质大闸蟹迎来大丰收。工人们忙得不亦乐乎,一拽二捞三倒,600多斤螃蟹就入了网箱。
10月17日清晨5点,基地负责人丁善玉带着工人,按照订单在蟹塘里起笼收蟹。“今年螃蟹产量高,品质好、个头大的螃蟹能有半斤重,预计总产量能突破3万斤,产值120万元。”丁善玉一边说一边抓起一只螃蟹,丰收的喜悦都挂在脸上。在他身后,工人们正麻利地将刚捕捞出水的螃蟹进行分拣、过称、绑线、包装、发货,销往合肥周边的农贸市场。
这片近百亩的蟹塘,在数年前还是零星分布的几口普通杂草丛生的池塘。
坚持农业优先发展。在党的惠民政策指引下,2017年,丁善玉回乡投资创办螃蟹养殖基地,将原荒废的近百亩面积池塘流转承包,进行改造成蟹塘。当年3月,丁善玉就清理好蟹塘,买来3500余斤蟹苗放入塘内,以玉米、小鱼喂养为主,进行纯生态养殖。
好水才能养好蟹。“养殖螃蟹水质至关重要,水草和螺蛳的搭配也要合理,利于生长。”丁善玉介绍说,为净化螃蟹塘里水质,养殖基地种植了青矮生苦草,保护好水塘周边环境,能实现鱼、草、蟹共生的水生态立体循环经济。
“既然水质好,养出来的螃蟹长得个头大、香味浓厚、回味悠长,深受市场欢迎。”经过8年的摸索和发展,丁善玉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养殖螃蟹技术,不定期净化水质,每年仅用于净化水质这一项投入就达2.2万元。
蟹好,自然不愁卖。每年的10月份到第二年的4月份,是螃蟹销售旺季,丁善玉的螃蟹养殖基地里前来买蟹的人络绎不绝。此外,他还在合肥市的开了一家水产店,专门从事大闸蟹批发兼零售,靠着优良的品质,远近闻名,在销售旺季时,日收入可达10多万元。
善玉螃蟹养殖基地是国光社区发展特色养殖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桥头集镇国光社区坚持党建为引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大力推行“党支部+家庭农场+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不断调优种植、养殖结构,加大惠农政策宣传力度,让当地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产生出更大的经济效益,积极引导养殖户走产业化养殖、品牌化经营的路子,惠及更多农民,促进农户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汪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