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金寨县白塔畈镇龚店村中心村庄的凉亭内,网格员储友荣抚摸着崭新的石桌,讲述着凉亭改造带来的变化:“以前生产队开会都挤在队长家,人多了还得张罗凳子茶水,现在在家门口的凉亭里就能议事,更方便了!”
曾经,这座凉亭因年久失修外观斑驳,每逢雨天便漏雨渗水,周边广场也坑洼不平、积水严重。今年9月,龚店村投入资金对旧亭进行改造,改造过程中,施工方就地取材,利用废弃石料和老旧建筑材料,为凉亭配备了木椅、石凳、圆桌等设施,同时修缮了中心村庄广场。如今,百年榆树下的凉亭焕然一新,不仅成为村民茶余饭后休闲休憩的好去处,更化身基层治理的“新阵地”。
据了解,改造小广场时,周边村民积极参与,主动提出建议并参与监工,真正实现了“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
“我们把‘龚店商量’议事点设在凉亭里,就是想把治理舞台搬到村民家门口。”龚店村党支部书记匡开菊介绍,通过村干部、网格员主动“组局”,邀请村民围坐凉亭,以“唠家常”的方式收集诉求、宣传政策、化解矛盾、谋划发展。这种轻松的议事氛围,让问题解释更透彻、解决更高效。
截至目前,“龚店商量”议事点已召开议事会8场,收集群众诉求26件,成功解决24件。旧亭焕新,不仅改善了村民生活环境,更搭建起干群沟通的“连心桥”。实践证明,将基层治理融入烟火日常,让群众主动参与、积极发声,才能让乡村治理的根基更牢固,发展更有活力。
近期,白塔畈镇将“龚店商量”模式在全镇12个村逐步推广,20余天已成功调处矛盾纠纷9起,解决群众诉求37个。(姜宜斌)
【纠错】 【责任编辑:周雨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