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焕新 淮北文创升级-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5 10/24 08:22:46
来源:安徽日报

工业遗产焕新 淮北文创升级

字体:

  因地制宜把工业遗产“活化”为文化创意新天地

  烈山一矿1958文创街区项目现场。 本报通讯员 黄鹤鸣 摄

  淮北工业博物馆外景。本报通讯员 陈文骁 摄

  夔牛天街互动秀受游客热捧。本报通讯员 黄鹤鸣 摄

  淮北老电厂1969文化街区。本报通讯员 黄鹤鸣 摄

  淮北市文创产业正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理念,以“文化IP+产业融合”为引擎,将沉睡的文物、风物,转化为可消费、可体验、可传承的活态经济。从藏于老电厂、老啤酒厂的文化街区,到承载一甲子煤矿记忆的烈山一矿1958文创园,不同维度的文化资源以创意为纽带,解锁着“工业+文创”“地域文化+消费”的新路径,守护城市文化根脉,为城市转型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一段时间以来,曾经象征城市生产力的旧工厂、老厂房,逐渐褪去机器的轰鸣,成为静默于城市一隅的“工业废墟”。然而,这些看似废弃的空间,却蕴藏着厚重的历史记忆、独特的建筑美学和巨大的再生潜能。

  老厂房邂逅新文创

  “这里原本是发电厂的热工楼,现在改成了涂鸦楼,保留了原有的工业风格。”10月16日,淮北市文旅投资发展集团文娱事业部部长刘文静说,2023年以来,淮北市充分利用原淮北发电厂腾退空间培育文旅新业态,实施老电厂片区更新,打造淮北老电厂1969文化街区,让工业遗产“潮”起来。

  文化街区由南北两区组成,北区为以城市记忆为主题的沉浸式休闲空间,南区为淮北工业博物馆、夔牛天街、夔牛公园。

  记者看到,夔牛天街将夔牛IP与淮北老电厂工业遗产融合,打造成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集潮流零售、文化创意、休闲娱乐等多业态于一体的文商旅综合体。

  刘文静介绍,夔牛天街以《山海经》中夔牛为IP形象,将神话想象转化为可触摸的科技景观,每天分时段上演互动秀和“夔牛大秀”,这个赛博机械巨兽今年7月一经推出,就受到游客追捧。

  淮北工业博物馆也由老电厂机组厂房改造而成,展出3537件展品。走进馆内,开山锤、气镐等一件件工业实物,一幕幕工业影像,留住了淮北工业记忆。不仅如此,馆内由老电厂机组车间改造成的“围炉”体验区,通过声光电、AI、VR等科技元素的交织融合,打造出有趣互动场景,给游客带来新奇体验。

  室外的夔牛公园,对老电厂旧址北侧烟囱进行改造,建成独具特色的亲子乐园。

  “文化街区打破了‘工业遗产=博物馆’的刻板认知,保留了冷却塔、红砖厂房、钢铁桁架、蒸汽管道等工业元素,新增了机械夔牛IP、美食区,让人们在休闲、就餐中,自然接触工业历史与当地饮食文化,带来一种全新体验。”来自江苏徐州的游客裴争争感慨。

  “自7月6日运营以来,淮北老电厂1969文化街区累计接待游客逾56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占比超30%,营收突破1050万元,周边商业也被充分激活,新增就业岗位143个。”淮北市文旅体局文体产业科科长李琪说。

  新项目构建生态圈

  10月16日,在淮北市相山区鹰山路与梅苑路交叉口,这处在淮北相王啤酒厂旧址上打造的皖新文创广场“相有山”项目雏形初现,300多名建筑工人正奋战在施工一线。

  1985年,淮北市相王啤酒厂开工建设,第一瓶“相王牌”啤酒从这里送出。

  如今,老啤酒厂退出历史舞台,借助“啤酒”文化,皖新文创广场“相有山”项目在保留原有工业遗产的同时,一个个创意工坊、年轻业态即将入驻,书写着新的啤酒文化篇章。

  “项目文化商服用地77.73亩,精心规划商业街区、文创街区、烟火市集三大功能分区。”该项目招商运营负责人陈龙飞告诉记者,项目由皖新文化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淮北市相山区城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兴建,2024年9月动工。

  记者看到,商业街区紧邻鹰山路,总建筑面积1.2万余平方米的10栋商业体主体工程竣工,正在进行外墙涂料施工,计划明年5月开放。

  “老啤酒厂保留下来的六个储粮仓内部已打通,将被改造成300平方米的艺术空间。”陈龙飞介绍,文创街区保留原有厂房、设备,加固后打造多元化的文旅新场景。

  文创街区内,三十多个高耸的老啤酒罐格外醒目。这片保存下来的啤酒罐体将变身为光影打卡点,老厂房也将被改造成儿童乐园、啤酒博物馆、临涣茶馆,植入文创、非遗、沉浸式体验等业态。

  “文创街区加固工程正在施工,新建工程基础结构完成70%,计划明年5月与商业街区同步开放。”陈龙飞说。

  在淮北市烈山区杨庄街道,烈山一矿1958文创园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

  “经过一年多的改造施工,占地面积约16亩的文创园已经建成,计划于11月11日开园。”烈山一矿1958文创园项目技术主管李信说,在保持原来建筑的尺度、肌理与空间文脉的基础上,项目重塑建筑外立面,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引入消费新业态,与淮北市多个景区景点串联成线,构建起工业旅游生态圈。

  新玩法带来新消费

  相山区是淮北市主城区,城区面积不大,淮北老电厂1969文化街区、皖新文创广场“相有山”项目都位于该区,如何做到相邻而望、错位发展?

  陈龙飞告诉记者,为规避同质化竞争,他们围绕老啤酒厂工业文化打造特色业态,构建差异化业态组合,打破“厂房变文创园”单一模式局限。

  在文创街区,储粮仓顶部平台打造的落日餐厅、1200平方米旧厂房改造的临涣茶馆、3000平方米的儿童乐园、2500平方米的城市书房以及啤酒博物馆、烟火市集等,这些新业态将成为市民游客沉浸式美食旅游目的地。

  “我们坚持‘运营前置、招商先行、文化赋能、业态创新’核心开发策略,打造以‘博物馆文化+发酵文化’为核心的沉浸式文创商业街区,融合文创、潮玩、宠物经济、高端餐饮、电竞、首店经济等多元业态。”陈龙飞说,目前,已收集本地120余家商户资源,并与60余家知名品牌达成合作意向。

  光影流转,音乐萦绕,舞姿蹁跹,用餐过程不只是舌尖体验,餐饮空间也可以是沉浸式体验本地文化、生活美学的秀场。

  “入驻烈山一矿1958文创园,我们把改造后的俱乐部打造成沉浸式主题餐厅,大厅可同时容纳300人就餐观演。”藌树民谣记烧烤酒馆负责人张凯说,目前,乐队和汉服表演团队已组建,全新的场景营造将为顾客带来视觉、听觉、味觉等多种感官的丰富体验。

  记者从淮北市文旅体局了解到,今年9月,淮北市委九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奋力推进淮北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全域文旅地标打造行动等六项行动,为推动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眼下,淮北市各地紧盯既定时间节点,抢抓当前有利时机,正加快推进重点文创产业项目建设,完善各项配套服务设施,厚植本土文化,打造工业遗产焕新地。

  记者 吴永生

【纠错】 【责任编辑:周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