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表演课” 你的“剧本游”-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5 10/24 08:22:56
来源:安徽日报

我的“表演课” 你的“剧本游”

字体:

《重游安石路》剧游场景。

  很多名山大川,都是因文人笔墨而名垂千古。前不久,记者慕名再赴马鞍山市含山县褒禅山,只为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至和元年(1054年)春,王安石辞舒州通判,携两弟顺江而下,宿古寺,翌日再探华阳洞。数百字短文,写尽幽险,更留警句:“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其思想的锋芒,藏于字里行间。

  旧地重游,华阳洞口新悬一盏“宋灯”——《重游安石路》沉浸式剧游“替代”了导游。南京传媒学院四位同学着古装,随船入洞,对句回声,千年叹息忽成耳畔风。

  剧游创意,景区加分

  褒禅山景区的负责人黄欢介绍,《重游安石路》剧游活动持续了2025年的整个暑假,每天上、下午各一场。剧中共设置四个NPC——千古名相王安石、遭遇瓶颈期的公司白领小静、守山人老周和精通茶道的老周女儿小福。

  游客跟随这四位“伴游”一同入洞,先乘船入洞,之后漫步青石步道,LED灯带把钟乳石照成了琼楼玉宇。正在感叹洞天福地时,红衫的“王安石”忽然停步,开始与游客对句:“险以远,则至者少……”叠浪回声,如宋韵遗响。

  “63场演完,我才真正懂得‘尽吾志也’的分量。”南京传媒学院22级表演班吴晧然是王安石这个角色的扮演者,他说,为了演好角色,自己不仅熟背《游褒禅山记》,还看了大量有关王安石的生平传记,并与同学们多次深入“回步厅”默戏。

  吴晧然感叹,参与这场剧游之前,王安石只是课本里的一个名字,“但当我开始扮演他,同他一遍遍重走华阳洞、游览褒禅山、背诵那些气象万千的诗词后,渐渐能体悟到他忧国忧民,鞠躬尽瘁的精神了。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去了解王安石的生平与抱负,了解褒禅山的文化和美景。”

  校地合作,场景共创

  “我们这次把课堂搬进了山林里。”南京传媒学院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姜艳教授笑着说。

  今年4月,当看到“宝藏含山”剧本征集活动后,学院便组织了创作营,由学生们创作的《重游安石路》最终从上百部作品中胜出。

  暑假63场驻演,同学们白天与游客互动,晚上回宿舍还要复盘表演。“平时的课堂教学侧重基础训练,而这样的户外演出场景,让同学们直面真实观演环境的挑战,需要应对户外声场变化调整台词力度,根据游客即时反应灵活调整表演节奏,这种现场倒逼式的训练比在课堂内的模拟排练更能提升表演的松弛度与适应性。”

  老师们也把现场表演遇到的种种问题带回课堂,《文旅演艺互动设计》《环境戏剧创作》等内容都纳入了学校的选修课模块,教学中直接引用现场案例,“过去同学排大戏,观众是老师,现在的观众是游客,这样的活动对教学有很大帮助。”

  姜艳说,这种校地合作模式,是真正践行了“教学做合一、产学研合一”的教育理念。“高校通过输出专业力量助力褒禅山文旅IP打造,也为同学们创造了更多的实践、就业机会。”

  话题出圈,体验升级

  在洞内游览时,可与古人一起感受洞穴的雄奇险峻;在岔路处,可与演员一起决定是否挑战“未知路线”;在面临挫折时,“王安石”会以他的“三不足精神”为你加油鼓劲;在游览结束时,可获得精美伴手礼,盖上“褒禅印”为这段探险之旅画上圆满句号。

  “游客的停留时间明显延长,二次消费环比也增长不少。”褒禅山景区负责人黄欢说,“游客与NPC互动获取优惠券的设计,成功带动了景区后洞库迪咖啡、知青小院等其他业态,以及周边民宿、餐饮的营收增长。因为有话题性,还方便打卡拍照,‘#跟着王安石游山洞#’话题全网阅读已破1.2亿,褒禅山在网上再次出圈了。”

  基于《重游安石路》的成功经验,含山县文化旅游体育局也有了进一步投入沉浸式文旅产业的信心。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他们还将伍子胥过昭关的故事打造为《跟着子胥闯昭关》剧游,以伍子胥“蒙混过关”的历史典故为引,打造全新文旅体验。游客可使用专属“通关文牒”,沿伍子胥古道打卡互动拍照点,集章解锁剧情,化身历史主角体验智闯昭关的趣味挑战。

  下一步,含山文旅还计划打包“剧游+民宿+研学”项目;同时启动“本地员工NPC培训计划”,让售票员、保安也能“一秒变古人”,“未来我们将根据游客反馈,增加更多互动环节,增强项目的复游吸引力。”黄欢说。

  记者 陶妍妍 文/图

【纠错】 【责任编辑:周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