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10月27日电(周雨濛)金秋时节,走进位于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禅堂镇的众帮养殖专业合作社肉牛场,敞亮洁净的牛舍里,数百头健硕的肉牛咀嚼声此起彼伏。场区内没有传统养殖场的异味与蝇虫,现代化生态养殖的新风貌扑面而来。
灵璧县禅堂镇众帮养殖专业合作社内敞亮洁净的牛舍。(资料图 灵璧县委宣传部供图)
作为安徽省肉牛生产重点县,近年来,灵璧县积极构建“1+8+N”生产体系,打造 8个重点镇与1个特色小镇,助推肉牛养殖规模有序扩容,以科学养殖为基础、全链条发展为目标,在“一头牛”的赛道上稳步前行,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动能。2024年,全县肉牛产值达7.56亿元。
科学养牛,打造智慧牧场样板 
灵璧县禅堂镇众帮养殖专业合作社内,养殖的黄牛正在进食。(资料图 灵璧县委宣传部供图)
“我们选用皖北黄牛和西门塔尔牛杂交,既保留本土黄牛的优质口感,又缩短了生长周期,养殖户的积极性更高了。”众帮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光明介绍,合作社以母牛繁育和肉牛育肥为主,每头母牛都佩戴电子芯片,从受精到生产全程跟踪记录,保障母牛繁殖安全。
不止众帮合作社,灵璧县众多养殖场(户)都在探索科学养殖路径。当地的科技特派员常年活跃在养殖一线,从肉牛品种改良、饲料配方优化,到疾病防控、犊牛管理,为养殖户提供“手把手”技术指导,逐个解决养殖中的实际难题。
“技术员经常进行指导,我们场的牛从出生开始就听起了《睡眠曲》,饲料也是进行了科学化配比,能够有效提高肉牛的品质和口感。”灵璧县久犇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灵璧县围绕肉牛产业发展,先后邀请省、市专家开展技术培训,覆盖优质饲草加工、高效养殖、疫病防控等关键环节,让养殖主体吃下“定心丸”;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开设肉牛养殖专业课,提升养殖户标准化管理水平;成立养牛协会、举办产业发展论坛,让科学养殖理念逐步普及。
据悉,该县以“数字赋能”为主攻方向,依托尹集、黄湾等项目强化“双招双引”,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打造智慧牧场样板,实现精准饲喂、智能环控、疫病预警、在线监管和全程质量追溯。
此外,依托安徽桂柳牛业有限公司、安徽禾牛公司,灵璧在南北两地布局标准化牧场,引入基础数字化管理手段,实现肉牛养殖流程记录、肉产品质量追溯等基础功能,推动产业从“经验养牛”向“科学养牛”转变。
截至 2025年上半年,全县肉牛存栏4.83万头,出栏1.87万头,产业规模与养殖效率同步提升。
生态筑基,探索绿色发展路径 
众帮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秸秆饲料。(资料图 灵璧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智慧养殖基础上,灵璧县还积极探索生态发展之路,打造以“秸秆综合利用+肉牛养殖+食用菌种植”为主的产业振兴绿色循环农业,试点推广秸秆“基料化”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形成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三物循环”绿色发展模式。
在灵璧,每年50万吨秸秆经加工转化为优质饲料,输送至各肉牛养殖场;肉牛产生的粪便,被运往杨疃镇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及虞姬镇、向阳镇等地,经发酵技术转化为食用菌基料,种植的平菇、双孢菇畅销长三角市场;菌渣经堆沤后成为“生态肥”反哺农田。这一闭环让粪污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2.69%,同时减少化肥使用30%,将传统污染物转化为生产资源,形成良性增值链条。
灵璧县开源养牛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强介绍:“我们的肉牛养殖是循环产业。用自己种的玉米、小麦秸秆作肉牛饲料,黄牛粪便用来养殖蚯蚓,蚯蚓粪便则是草莓、葡萄的优质肥料,实现农业产业循环利用。”
位于灵璧县杨疃镇的宿州中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数字技术将牛粪转化为双孢菇培育的营养基,推动双孢菇养殖向高效、专业化发展,促进当地农业链式循环发展。
依托“种养结合、生态农业循环”的发展模式,全县年处理粪污量达48万吨,生产有机肥16万吨。在发展产业的同时,紧扣“绿色”理念,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牛粪通过微生物转化实现增值,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有了‘以废治废、变碳为宝’的路径。”灵璧县畜牧中心畜牧股负责人张秀春表示,该模式依托“1+8+N”布局和多方协作机制,具备可复制性,为黄淮海平原农牧区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灵璧样板”。
品牌带动,延伸肉牛产业链 
灵璧县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灵农璧选”推介发布会现场。(灵璧县委宣传部供图)
有了科技助力和“绿色”支撑,灵璧肉牛声名渐起。2022年,“灵璧黄牛肉”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拥有“三品一标”认证牛肉产品3个;“荷金来牛肉”被评为安徽省名牌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兴程食品“忆中味”酸汤牛腩在安徽省农业产业化交易会上荣获金奖。
“‘灵璧黄牛肉’能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靠的是本地肉牛的好品质,也离不开县里对品牌的持续培育。”灵璧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打响区域品牌,该县精心打造了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灵农璧选”,开展“皖里有货”助农直播,让优质黄牛肉走进千家万户。
如今,灵璧县黄牛养殖规模、档次、效益不断提升。现有养殖专业合作社36家、养牛场(户)1813家,其中千头以上规模牛场17家。形成了以“荷金来肉牛加工企业”为龙头,“众邦母牛繁育场”为依托,“桂柳、久犇、开源、田园”等肉牛规模育肥场为基地,“冯庙皖北黄牛交易市场”为载体的肉牛产业经营格局。
在品牌带动下,灵璧肉牛产业链不断延伸,从单一养殖向加工、销售全链条拓展,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享受到品牌红利,产业发展形成“养殖提质—加工增值—市场扩容”的良性循环。
灵璧县副县长许东方表示,下一步,该县将坚持新发展理念,以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绿色发展为路径,将肉牛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县建设的主引擎,全力打造全省重要的优质安全高效肉牛生产加工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