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10月27日电(钟红霞)形成236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7项为全国首创,15项在全国复制推广;区内市场主体达8.4万家,是设立之初的2.7倍……10月27日下午,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五周年建设情况。
安徽省商务厅厅长、省自贸办主任孙东海表示,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的5年,是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全面融入世界经济的5年,是不断推进集成制度创新、加快科技创新引领的5年,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赋能产业集聚发展的5年。
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开放型经济质量实现新提升
落实稳外贸稳外资决策部署,加强贸易投资改革创新,安徽自贸试验区成为全省开放型经济的重要阵地。在提升贸易便利度方面,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迸发活力,安徽省进出口增速稳居长三角地区首位、全国第五。今年以来,全省进出口值已连续三个季度稳步攀升,9月单月首次突破900亿元大关,达967.5亿元,创历史新高。
在提升开放枢纽量级方面,陆上班列扩网、水运模式突破、航空运力增强,大通道格局逐步完善。扎实推进合肥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合肥中欧班列累计发行超过5200列,首发芜湖中欧、中亚班列。打造长江流域首个航运要素大市场,建成芜湖港汽车滚装码头。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芜宣机场专业航空货运枢纽港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已开通16条国际全货机航线。
推动要素自由安全流动,制度型开放水平实现新提升
五年来,安徽自贸试验区已成为全省制度型开放的重要窗口。在科创金融提质扩面上,金融开放实现新突破,金融血液循环加速。全国首创科创票据、知识产权质押等融资模式,发行首单科技成果转化债、“专精特新”知识产权证券化等金融产品,实施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深化“贷投批量联动”试点。截至今年9月末,“共同成长计划”已签约企业超1.5万户,贷款余额超2100亿元。
完善数据跨境通道,跨境管理模式成效初显,场景应用不断拓展。率先在全国开展“数据券”“算力券”试点探索,发布全球首个AI数据质量国际标准,开通合肥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省数据交易所落地自贸试验区,上线人工智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中医药等六大行业、12个领域1176款数据产品。
推动区域协调联动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实现新提升
安徽主动对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推动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安徽自贸试验区成为全省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
加强省外自贸协作,发挥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作用,共同发布四批创新案例,安徽入选11项,其中,“联动接卸”监管新模式、“一单制”“一箱制”运输模式等多项举措入选全省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标志性成果。
同时,注重省内自贸联动,建立自贸试验区特别清单,赋予片区260项、联动创新区190项省级管理权限。建立片区和联动创新区对口联系机制,联动创新区探索形成23项省级制度创新成果。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进一步拉高标杆,学习借鉴先发地区经验,加大首创性、集成式创新力度,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奋斗状态,推动制度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为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作出更大的努力。”孙东海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