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10月28日电(李东标)亳州地处安徽省西北部,以“中华药都”闻名。2000年,亳州获批设立地级市,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财政收入曾一度徘徊在全省末位。短短20多年间,亳州经济总量连续登上新台阶,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521.6亿元,历史性跻身全省前七,从“发展洼地”跃升至“奋进高地”。亳州,何以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2025年7月2日,航拍亳州市城区一角。新华网发(陈显锋 摄)
新兴产业聚链成群
功能多样的新能源汽车,可以经过设计“变身”成为消防车、环卫车、移动咖啡车……今年5月,2025派迪科技全球生态大会在亳芜现代产业园区召开。会上正式发布了派迪科技新能源汽车,集中展示了该款汽车在城市服务、快递场景等领域的应用功能。
近年来,亳州市着力壮大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规模,加快发展关键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积极推进汽车后市场产业发展,努力构建“整车制造+核心部件+后市场服务”的全产业链生态,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目前,全市拥有江淮安驰、奇瑞新能源、吉利远程、酷哇科技4家整车(含专用车)生产企业,31家零部件企业,107家后市场企业。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产值187.2亿元,同比增长32%。
在持续壮大新兴产业的同时,亳州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工程,推动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和管理创新,引导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转型。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已全部启动数字化转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完成省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的212.1%,居全省第三。
面向未来,亳州提前布局生命科学、通用智能、先进材料、低碳能源、空天信息、未来网络等六大未来产业,多方向、多路径开展技术攻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025年9月7日,参加2025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第41届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的客商在AI中医智慧养生驿站进行体验。新华网发(陈显锋 摄)
改革创新激发活力
2021年,亳州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免申即享”改革,发挥大数据汇集优势,引入“政策条件”与“市场主体画像”两大数据库,自动进行筛选、匹配,推动各类惠企政策快速兑现。
“平台把各类惠企政策做到应上尽上、能上快上,而对于企业来说,整个过程是不需要任何申报、跑腿,甚至是无感的,能够确保企业‘应享尽享’。”亳州市数据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亳州先后推出“免申即享”、税信通、“无感互认”等一批创新举措,赢得企业广泛赞誉。

2025年2月20日拍摄的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交易场景。新华网发(陈显锋 摄)
为破解中药饮片监管难题,亳州在全国率先启动中药饮片信息化追溯系统建设,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中药饮片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质量可控、责任可究。
走进亳州市永刚饮片厂有限公司包装车间,工人们正熟练地用手机对白芍饮片包装逐一赋码。“激活追溯码后,扫码即可查看饮片相关信息,相当于有了‘身份证’,方便客户扫码追溯。”公司生产部副经理王卫新介绍。
近年来,亳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力培育创新主体、建设高能级平台、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结合,不断优化创新生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全市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9.1%,居全省第二;其中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25.5%,居全省第一。

2025年8月3日拍摄的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车间。新华网发(陈显锋 摄)
民生幸福可感可及
去年,亳州市民张保军通过“三公里”就业圈信息平台,成功应聘到安徽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工作。“我通过小程序上传求职信息,公司看到简历后,就跟我对接了。”张保军说,“公司离家不远,有五险一金,有了稳定的收入,心里就踏实了。”
近年来,亳州市通过数字赋能与实地摸排,建立“三公里”就业圈信息平台,实现岗位需求“一点发布、全市共享”与就业需求“一点填写、精准送岗”。目前,平台已累计入驻企业1.59万家,发布岗位1.29万个,注册用户19.2万人,促成就业1.18万人。

2025年2月7日,求职者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举办的2025年“春风送岗就业援助专场招聘会”上了解招聘信息。新华社发(刘勤利 摄)
与此同时,亳州市将群众就业增收作为重中之重,持续开展“亳州老乡,请您回家”和助力青年学子创业活动,促进“家门口”就业提质扩量。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3.7万人。
据统计,2024年,亳州高质量完成50项民生实事,民生支出35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4%;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7.2%,增速分列全省第一、第二。
此外,亳州市还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好“六尺巷工作法”,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参与报道:汝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