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外资贷款修路,是条“好路子”-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5 10/28 08:20:33
来源:安徽日报

用外资贷款修路,是条“好路子”

字体:

  国际金融机构提供的外资贷款,在很长时期内都是我国修路架桥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我省自1996年开始利用外资贷款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养护管理,迄今累计申请国际金融组织贷款23亿美元,带动总投资约474亿元人民币。

  去年底,“世行贷款安徽省农村公路提升改造示范项目助力乡村振兴案例”获评“第五届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最近,滁州市定远县交通运输局项目办副主任张一锦,对该县两条国省干线公路G328(江苏启东至湖北老河口)和G329(浙江舟山至河南平顶山)定远县境内路段改建工程的进度盯得比较紧,以便及时做好项目施工进展的相关调度。

  “得益于新开发银行贷款的支持,项目推进速度很快,明年两个项目的主体工程将完工,届时,十字形的骨架路网将形成。”张一锦说。

  张一锦提到的新开发银行,指的是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是由金砖国家共同倡议建立、于2015年投入运营的国际性金融机构,总部位于中国上海,是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中的新生力量。

  国际金融机构提供的外资贷款,在很长时期内都是我国修路架桥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省交通运输厅自1996年开始利用外资贷款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养护管理以来,已经成功申报了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11个,其中世界银行贷款项目6个、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项目3个以及新开发银行贷款项目2个,累计申请国际金融组织贷款23亿美元,带动总投资约474亿元人民币。我省在交通运输领域利用外资贷款的规模,占到全省累计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50%以上,居全国前列。

  “有着严格的要求”

  10月14日下午,在定远县G328定城至永康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4标段现场,工程车辆正在进行沥青路面铺设。

  据介绍,该路线为定远县东西向的骨架公路,全长33.7公里,按照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分为两个标段施工,项目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面宽度21米。

  “自2024年3月开工以来,项目组紧盯节点目标,高质量完成路基交验等工作,确保在2026年6月前完成主体工程。”安徽建工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4标段项目经理金龙介绍。

  与此同时,定远县境内还有一条南北走向的G329正在升级改建中。“项目建成后,G328和G329交互形成十字形的骨架路网,将有效改善区域交通状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张一锦说。

  据了解,定远县域内G328和G329公路改建工程,都属于利用新开发银行贷款进行的公路发展项目,贷款金额约8亿元。

  “在外资贷款助力下,地方政府修路资金压力得到极大缓解。同时,新开行在道路施工质量和道路服务理念上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张一锦表示,该路段推广应用绿色公路建设标准、智能交通安全设施、新功能服务设施等,推进传统基建向新基建转变。另外根据该路段多团雾的特点,设计团雾预警系统,更好地保障车辆行驶安全。

  目前新开发银行安徽省公路发展项目总投资约82亿元,其中利用新开发银行贷款3.4亿欧元,用于支持6个国省干线公路提升改建,涉及一级公路里程112公里、二级公路里程84公里,这是我省目前单独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金额最大的项目。

  “通常情况下,如果想要新建或者改建国道,它的资金由省市共筹,以市县为主,也就是省里会根据定额进行补助,剩下的由地方政府全部兜底,因此,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压力很大。”省交通运输厅外资项目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外资贷款项目覆盖了我省交通运输行业多个领域,范围涉及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水运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路养护市场化管理等多个方面。

  “与国际金融组织的合作,不仅缓解了我省交通发展资金紧张的压力,更给全省交通行业带来了先进管理理念,开阔了国际化视野,引进了新型管理模式,提升了交通行业管理能力和水平。”省交通运输厅外资项目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促进新技术应用

  10月15日,在马鞍山市当涂县S247省道的改建工程(二期)沥青路面施工现场,每一辆沥青摊铺车上都挂有一块LED面板,显示着车辆行驶速度和沥青实时温度。

  S247(当涂县围屏镇至乌溪镇)是当涂县一条重要的南北向快速通道,向北连接江苏南京市、向南连接安徽芜湖市,是马鞍山“五横六纵二联”市域主干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涂县实现高质量发展、等高对接南京都市圈的硬支撑。

  据介绍,S247围乌路改建工程二期属于新开行贷款安徽省公路发展项目,在施工技术、施工理念上都有更高的要求。

  “传统工艺进行沥青路面施工时,沥青温度需要通过人工手动测量,施工效率低。新工艺采用了沥青路面施工质量信息化监管系统,实时采集施工过程数据信息,通过传感器测量沥青温度和摊铺速度,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该工程项目办总工于天池说。

  以数据化方式代替传统人工测量和记录,是外资贷款安徽公路发展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一项创新应用。据了解,新技术实现了“全过程、实时、连续”管控,即使工作人员不在现场,也可以通过后台远程查看施工状况,了解沥青压实质量等信息,将传统的“事后控制”转向了“事前控制、过程控制”,对提高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提升监管水平、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0月16日上午,在芜湖市S334峨山路东延伸段二期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工人正在进行路基路面、桥梁现浇及附属工程施工。“工程项目将沿江高速和芜宣高速串联起来,力争12月底主线完工,明年3月建成通车,建成后将成为安徽通向苏南地区的省际通道,有助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芜湖市公路中心江南建设办副主任李云飞说。

  作为芜湖市政府重点建设工程,峨山路东延伸段二期主线长6.09公里,利用新开行贷款约5.8亿元,建设内容包括道路、桥涵、排水、照明设施等。该项目是芜宣机场快速通道建设的组成部分,更是芜湖市中心城区与湾沚区联系的第二通道。项目打通了荆山河、青弋江的阻隔,建成后对于完善芜湖市的区域立体交通网络,推动城市内部各区域的协同发展,以及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都有着深远意义。

  据介绍,在S334峨山路东延伸段二期工程项目建设中,不少行业领先的项目施工技术得到应用。“项目采用了智能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系统以及公路工程BIM模型创建与应用,通过智慧化手段,实现对项目施工全过程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实现进度推演、进度对比与产值分析,有效提升施工质量,优化成本控制。”李云飞表示。

  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走进位于大别山区的岳西县巍岭乡夹河村,一条条水泥路在山间蜿蜒,将沿线村庄一一串起,使山里山外紧密相连。

  夹河村道路是世界银行贷款安徽省农村公路提升改造示范项目,全长约3公里,是夹河村与沿线居民通往巍岭乡及岳西县城的一条主要通道。老路为四级公路,经过多年的运营,水泥混凝土路面已出现明显的病害,无法满足旅游道路功能和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2021年岳西县交通运输局对其实施了大中修工程,并将路面加铺沥青层。

  “我们这里以前路窄,路况比较差,发展乡村旅游受限。现在道路都进行了硬化和拓宽,居民的出行更加方便和安全,游客来了以后体验感提升了,回头客也更多了。”巍岭乡一位民宿老板说。

  2019年,省交通运输厅实施了世界银行贷款安徽省农村公路提升改造示范项目,总投资约36亿元,利用贷款2亿美元,有力改善我省部分县、农村公路网的连通性、安全性和适应性,提高农村公路建设水平,为这些地区群众提供更为便捷、安全的通行条件,同时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和增加农村就业机会。项目共选择了寿县、含山县、岳西县、阜南县、临泉县、利辛县、萧县、泗县、舒城县和定远县10个县作为试点单位。

  借助世行贷款资金,10个县5年内共建设了2847公里畅通工程、3004公里安防工程、9728延米危桥改造工程,对超过8万公里的农村公路进行养护,提供了711个直接就业岗位,约5万个间接岗位,引进相关产业1128个。去年底,“世行贷款安徽省农村公路提升改造示范项目助力乡村振兴案例”获评“第五届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据了解,世行贷款项目引入新理念,采用结果导向型贷款工具(PforR),这在国内交通系统尚属首次。通过选聘第三方独立验证机构对10个县完成指标进行核验,据此支付贷款。

  “贷款模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以指标对应支付金额,适合单个项目规模较小的农村公路。”省交通运输厅外资项目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我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水平,尤其是PforR贷款模式下的项目建设、验证、提款流程,为我省农村公路融资提供了新的理念,助推了“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记者 汤超

【纠错】 【责任编辑:周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