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这曾是宁国市受限于自然资源禀赋的真实写照。近年来,这座皖南山区城市主动破局,将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成功实现从“山区穷县”到“工业强市”的蝶变——如今的宁国,制造业从业人员达7.5万人,占就业人口总数的38.7%,民营经济活力迸发,成为长三角腹地名副其实的“制造重镇”。
锚定集群发展,筑牢工业“压舱石”
产业兴则城市兴,集群强则工业强。宁国市始终坚持汽车零部件首位产业不动摇,构建起“1(汽车零部件)+2(耐磨铸造、电子信息)+2(绿色食品、精细化工和新材料)”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首位引领、传统升级、新兴培育”三维发力,持续提升产业韧性与核心竞争力。
2024年,该市主导产业集群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高达90.9%,连续7年稳稳跻身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十强县。作为首位产业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已形成“集群效应”:近500家上下游关联企业落地生根,产品覆盖动力系统、底盘系统等关键领域,发展成为安徽省三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其中龙头企业中鼎集团更是一路领跑,不仅跻身中国制造业500强,更成功入选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100强,成为行业标杆。
深化改革创新,激活转型“新动能”
如果说产业集群是宁国工业的“骨架”,那么改革与创新便是注入其中的“血液”。宁国市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深化“精管委会+强公司”改革,将行政管理与市场运营高效结合,同时大力推进“亩均领跑”工业全域治理,通过“腾笼换鸟”“提质增效”,实现5年亩均税收翻一番的亮眼成绩,让有限土地产出无限价值。
创新驱动战略同样落地见效。该市深入实施“上规、上云、上市、上榜”行动,精准培育创新主体,推动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截至目前,宁国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97家、高新技术企业192家、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4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始终保持全省第一方阵,科技创新指数连续3年位居全省前列。一个个创新平台、一家家优质企业,正共同勾勒出宁国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轨迹。(胡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