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再芬领衔《女驸马》亮相,“百戏入皖”名家名剧燃动合肥

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领衔黄梅戏经典剧目《女驸马》。
“我到金阶领罪行,处死素珍心无怨,乞求放出我夫君,只要我夫能有救,我纵死九泉那也甘心……”10月30日晚,安徽大剧院内,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一段深情清唱瞬间点燃全场。作为“百戏入皖·星耀合肥”名家名角名剧惠民展演的重磅场次,韩再芬领衔黄梅戏经典剧目《女驸马》,为现场观众献上了一场兼具传统韵味与时代张力的视听盛宴。
戏迷赴约 在大戏院看黄梅戏 纪念相识三周年
《女驸马》作为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的镇团之宝,历练60余年依旧魅力不减,此次登陆合肥更是让戏迷们满怀期待。
距离演出开场1个半小时,位于芜湖路与徽州大道交口的安徽大剧院大厅前已人头攒动,来自各地的戏迷们早早等候,只为一睹名家风采。
人群中,20岁的合肥经济学院大三学生赵宫平身着汉服、手捧鲜花格外亮眼。“我是安庆人,从小就听着黄梅戏长大,这次能在合肥看到再芬老师的现场演出,说什么也不能错过!”即将见到偶像的她难掩喜悦。
27岁的池州姑娘袁娜,更是带着“追戏”的执着而来,不到7点就守在剧院门前。“外婆和奶奶都是戏迷,我是听着她们唱戏长大的。”
袁娜表示,她已多次奔赴合肥、安庆观看韩再芬的演出,《女驸马》《徽州女人》等经典剧目看了一遍又一遍,却始终意犹未尽。
这场演出对23岁的毕荣洁和24岁的张文建来说更有着特殊意义。这对来自马鞍山和亳州的情侣,正以这场黄梅戏纪念相识三周年。
“我们俩都是戏迷,黄梅戏又是安徽的地方戏,用这样的方式过节特别有纪念意义。”毕荣洁笑着说,听说凭演出票根还能免费游黄山,他们已经计划好后续的安徽文旅之旅。
现场高光 好美、好听、好经典!
当晚7时30分,大幕缓缓拉开,原本喧闹的剧场瞬间安静。此次演出阵容堪称豪华,除韩再芬领衔外,国家一级演员马自俊、老戏骨张银旺与优秀青年演员汪晨晨等联袂登台,刚一亮相便博得阵阵掌声。
作为黄梅戏的“看家戏”,《女驸马》讲述了冯素珍为救夫君冒名赶考、偶中状元误招东床的传奇故事。这部源自《双救主》的剧目,1958年由安庆专署黄梅戏剧团(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前身)首创首演,后被拍摄成电影,成为与《天仙配》齐名的黄梅戏经典。改革开放后,韩再芬在传统基础上融入话剧、影视等艺术元素,让这部经典焕发新生。
当韩再芬的“女驸马”扮相登场,尚未开口演唱、未做任何身段,观众席便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足见其艺术威望。
舞台上,她以精湛功力将冯素珍的聪慧与坚韧刻画得淋漓尽致:唱腔韵致悠长,既保留黄梅戏的传统韵味,又融入当代审美解读。
身段典雅大方,每一次眼神流转、每一次水袖轻扬,都兼具传统戏曲的写意之美与人物塑造的细腻深刻。
“好美!好听!好经典!终于知道名家为什么是名家!” 现场戏迷沉浸其中,忍不住赞叹。韩再芬将传统戏曲的唱念做打演绎得炉火纯青,一颦一笑传神到位,让观众随着剧情起伏共情。
演出结束后,观众久久不愿离去,掌声如潮,不少戏迷捧着鲜花围在演员出入口,只为再睹名角风采。
传承之声 希望更多力量参与到保护发展黄梅戏中来
演出结束后,韩再芬师徒等人也接受了记者采访。谈及“百戏入皖・星耀合肥”活动的意义,她坦言,全国数十种地方戏汇聚安徽,既为戏迷提供了欣赏精品的机会,也为戏曲交流、市场发展注入了活力。
“今天的观众互动太美妙了!我们在台上每一个表达,都能得到观众的热烈回馈。”韩再芬感动地表示,演员与观众同频共振,人物的命运牵动着在场每个人的心,这种双向奔赴的艺术体验格外珍贵。
韩再芬介绍,《女驸马》作为院团的看家戏,已通过“师带徒、传帮带”传到了第四梯队演员,年轻演员在经典剧目的历练中快速成长。
此次演出中,韩再芬与青年演员汪晨晨分饰后半场与前半场的“冯素珍”,展现了“老带新”的传承理念。“《女驸马》是我们黄梅戏中非常经典的一个剧目,常演常新。”“再芬黄梅优秀青年演员”汪晨晨认为,让青年演员一代代地不停地学习、演绎这个剧目,可以让这门艺术永远年轻下去。
对于“百戏入皖”活动,在《女驸马》中饰演“公主”的“再芬黄梅青年演员”张敏表示,这是连接全国戏曲文化的一个重要纽带,作为安徽本土戏曲、黄梅戏从业者,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让黄梅戏能够更好地代言安徽。
谈及黄梅戏的发展,韩再芬则有着清醒的认知:“任何剧种都不能故步自封,黄梅戏虽然广受欢迎,但仍有进步空间。”她呼吁,希望更多社会力量能真心实意地投入到黄梅戏的保护与发展中,用热爱赋予这门传统艺术更持久的生命力,让经典在传承中不断焕发新光彩。
记者 王峰/文 张雨瑶/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