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要来回跑好几趟,提交几次材料,没想到一下子就给解决了。”在合肥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综合窗口办理业务的市民田先生感叹。
田先生所在的企业承担着医疗机构氧气供应业务,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其运输车辆需要经常进入市区各大医院。氧气属于危化品范畴,其运输过程面临很多问题。听闻田先生的情况,窗口工作人员耐心解释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顺利为田先生办理了相应的通行证。这是我省公安机关深入贯彻落实“一窗通办”改革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我省公安机关聚焦政务服务事项多、内部系统平台多、政务中心公安窗口多、窗口人员来源多、不同窗口忙闲不均等“四多一不均”问题,在积极推进“一网通办”的同时,大力推动线下“一窗通办”改革,强力打破警种界限、窗口属性及数据壁垒,全面推行“一警多能”“一个窗口办成所有公安的事”,实现由“最多跑一地”到“最多跑一窗”升级转变。
取了一次号,在一个窗口就能办理护照、身份证,还能换驾驶证……今年4月,芜湖公安机关通过资源整合、流程再造、技术赋能,推动服务模式从“分散办”向“集中办”、从“专科”向“全科”转变,出入境、户政、交管等高频业务可在全市30个公安综合窗口实现“一次取号、一窗通办”。
记者从省公安厅了解到,为破解堵点顽疾,公安机关全面梳理“一窗通办”受理事项清单,明确市、县业务清单,统一受理标准与材料要求,实现111项、294个场景服务事项的清单化、标准化。“一体化”重塑流程,合理布局窗口点位和数量,规范综合窗口设置,有效解决“高频事项群众排队、低频业务窗口等待”等问题。
“我们对窗口民辅警进行交叉授权和业务培训,目前在综合窗口可以分层级无差别受理294类事项,涵盖治安户政、出入境、交管等诸多方面。”谈到如何高效整合资源、推动提质增效,合肥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综合窗口负责人杨燕这样说。
据了解,全省公安机关打破警种壁垒,对窗口民警辅警进行交叉授权,增加授权1816人(次),针对性加强集中培训、送教上门、重点帮扶,累计开展业务培训311次、覆盖2197人,培育了一批“一警多能”型服务人才。
为高标准监督管理、促进便民利企,省公安厅制发了《安徽省公安机关政务服务“一窗通办”工作规范》等系列文件,统一办事流程、办事标准以及窗口标识等,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体系,确保服务质效。
据统计,深化“一窗通办”改革后,全省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精减473个,窗口工作人员精减142人,窗口利用效率提升约40%,群众办事时间大大缩短。(记者 李晓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