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贷户用“自我发展”,顾名思义,就是为符合贷款条件、有发展生产意愿的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自我发展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实现增收脱贫。
安徽灵璧县大庙乡沟涯村村民赵雅丽曾是一名贫困户,2017年申请扶贫小额信贷3万元发展竹制品加工项目,获得5000多元的纯收益,当年就实现脱贫。为形成规模效应,带动其他贫困户共同脱贫致富,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帮助指导下,赵雅丽于2018年牵头成立雅丽竹制品专业合作社,吸收26户贫困户为社员,让贫困户抱团取暖、合作发展。通过实行“统一采购原材料、分散加工、统一销售”,原材料采购成本下降10%,生产加工和销售量增加2倍以上,销售额提高到420万元,其中线上交易额超过33万元。19户贫困户户均收入2万元以上,全部实现脱贫。
贷款贫困户加入或抱团成立农民合作社,成为合作社主体;发挥当地种养业、手工业等特色优势,生产水平较高,经营规模较大;贫困户在合作社中地位平等,学有标杆、干有标准,分工协作、共同提升;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合营发展”模式是“合作发展”模式的“升级版”,以贷款贫困户为主体的农民合作社在更高层次上与其他富有爱心的经营主体进行协作合营,成立新的经营主体;合营产业为当地优势特色产业,生产水平高,经营规模大;以贫困户为主体的合作社在合营发展中唱主角,在新的经营主体中起控股和主导作用,企业等其他主体是配角,起到发挥管理、信息、销售和服务等作用;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主导作用得到发挥、主体利益得到保证,与“户贷企用”模式有着本质区别。
实践证明,“一自三合”模式是新形势下完善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金融扶贫效果的一个创举,对精准使用扶贫小额贷款、“贷”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扶贫小额信贷“一自三合”模式被多次写入安徽省委、省政府重要文件,安徽各地通过全面推广扶贫小额信贷“一自三合”模式,有力促进了产业扶贫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步伐。截至2020年5月末,安徽省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34.7亿元,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