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居全国第8名,较上年上升2位,连续9年居全国第一方阵。
2021-01-21叮!艰难的2020终于过去了,一场科技界的咖位盛典向你发来邀请函,启封观礼去!
2021-01-11近日,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与南京邮电大学盛宇波等人合作,利用高品质的超纠缠源,首次实现11公里远距离量子纠缠纯化,纯化效率比此前国际最好水平提升6000多倍。
2021-01-131月5日上午,安徽创新馆·包河区战略合作暨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包河区政务中心举行。
2021-01-0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7日宣布,中国科研团队成功实现了跨越4600公里的星地量子密钥分发,标志着我国已构建出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雏形。
2021-01-0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铜文教授和吴亮教授团队在低成本高性能双极膜开发及产业化方面取得突破进展,他们采用原位生长思路,研制出一种具有优异稳定性和水解离产酸碱能力的高性能双极膜。
2021-01-0612月25日23时59分,中国电科38所和天仪研究院联合研制的国内首颗商业SAR(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海丝一号”SAR载荷首次成像工作即获得有效回波数据。
2020-12-31由合肥市大数据资产运营有限公司和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打造的量子计算创新创业平台正式建设发布。
2020-12-2512月19日,同心科创工程(九三·安徽)启动会在合肥举行。
2020-12-20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近日,国际磁生物学前沿研究中心(简称iMFRC)在该院成立。
2021-01-03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的云飞路两侧,密布着20多家量子科技企业,被称为“量子大道”。在这条路上,量子犹如一束光,指引着青春集聚。
2020-12-06记者12月4日从安徽医科大学获悉,该校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翟志敏教授团队关于“CAR-T治疗白血病”开展临床研究。
2020-12-0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朱锡锋教授研究团队提出“废弃生物质制备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新方法。
2020-12-0611月2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与三维家宣布共同建立“先进制造联合实验室”。
2020-11-2511月22日,记者从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获悉,合肥将打造全市首个量子计算创新创业平台。
2020-11-23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使用“定向变形组装”方法,研制出具有仿生结构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机械与热性能,有望成为其替代品。
2020-11-15精确解析突触的蛋白分子结构、组织架构及其在神经活动或异常过程中的变化,是解密大脑奥妙的一个关键环节。
2020-11-11日前,国际顶级数学期刊《微分几何学杂志》发表了这一成果,论文篇幅超过120页,从写作到发表历时11年。
2020-11-09近日,该校俞书宏院士团队发展了一种胶体化学合成法,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四元硫化物单晶纳米带光催化剂,并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产氢性能。
2020-10-26经过三十多年努力,中国已崛起为国际量子科研版图上的重要力量,在多个战略方向上实现领跑或进入第一阵营。
2020-10-19中科大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发展高品质的单光子源,他们首创了脉冲共振荧光方法,利用微腔耦合提高单光子提取效率。
2020-10-19量子科技,被誉为影响人类未来的高新技术之一,也是国际科技竞争的热点领域。
2020-10-19“整个园区宛如一只观察微观世界的‘眼睛’,这个设计太让人震撼了!”在合肥先进光源规划设计图前,参观者无不赞叹。
2020-10-15为优化提升安徽创新馆功能,加快建设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安徽科技大市场,在前期公开引进12家科技服务机构的基础上,现面向海内外公开遴选第二批科技服务机构。
2020-10-12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赵忠教授团队基于8年攻关,发现了使病毒无法“劫持”植物细胞的关键蛋白WUSCHEL(WUS)。
2020-10-10记者10月8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陆朝阳教授近日被美国物理学会授予2021年度“兰道尔—本内特量子计算奖”,以表彰他在光学量子信息科学,特别是在固态量子光源、量子隐形传态和光量子计算方面的重要贡献。
2020-10-09据了解,具备每千克350瓦时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能使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接近1000公里。结合快速充电能力,将使电动汽车的用户体验大幅提升。
2020-10-09俞书宏院士团队利用纳米黏土片和细菌纤维素两种天然组分,成功构筑了“砖—纤维”的仿贝壳层状结构,采用气溶胶辅助的生物合成法,研制出一种高性能复合薄膜材料。
2020-10-049月25日上午,在长三角先进计算高峰论坛上,长三角先进计算联盟正式成立。
2020-09-269月25日,由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市大数据资产运营有限公司主办的长三角先进计算高峰论坛在合肥市政务中心举办。
2020-09-259月22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校正场首批线圈暨法国WEST装置偏滤器关键部件竣工,正式交付法方。
2020-09-239月19日上午,2020年“全国科普日安徽省暨合肥市主场活动”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举行,这让往日宁静的“科学岛”一下变得热闹起来。
2020-09-20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盛志高研究团队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等机构学者合作,发明出一种新型的“极化二极管”,有望成为未来电子工业的基础元器件。
2020-09-19“黄金甲”“白胖子”,多领域机器人显身手……在2020世界制造业大会江淮线上经济论坛搭建的“云展馆”里,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携消防灭火机器人、清淤检测机器人、商用自主清洁机器人等“明星”展品应邀参会,展示了皖产机器人在产业链上中下游的科技创新实力与落地实践成果。
2020-09-169月14日是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首日,安徽省网络媒体协会组织40余位网媒平台负责人及业务骨干走进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围绕“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等主题开展交流座谈。
2020-09-169月13日,记者从合肥市科协获悉,2020年全国科普日安徽省暨合肥市主场活动(以下简称:主场活动)将于9月19日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举行。
2020-09-14我国企业自主研发的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日前正式上线,全球用户可以在线体验来自中国的量子计算服务。
2020-09-13记者9月5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高维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实现了高保真度32维量子纠缠态,创造了相关领域当前世界最高水平。
2020-09-07根据2020年安徽省市场监管科技活动周统一安排,8月27日上午,安徽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心在安徽省创新馆举办知识产权公益讲座。
2020-08-318月28日至29日,第六届恰佩克颁奖仪式暨第十届中国国际机器人高峰论坛在芜湖举办。
2020-08-31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黄青研究员课题组在灵芝抗癌药理研究方面取得新发现,灵芝酸可以诱导食管鳞癌细胞凋亡和自噬性细胞死亡。
2020-08-2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坚课题组经过两年的攻关,成功地研制出红外光谱扫描的天光背景测量装置。
2020-08-25一年一度的科技活动周又要来了。8月23-29日,2020年安徽省科技活动周将围绕“科技战疫创新强国”的主题,在全省各地同时举办。
2020-08-20每年夏季,巢湖蓝藻会进入快速生长期,当前,合肥全面打响巢湖蓝藻防控攻坚战。
2020-08-17记者8月1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科研人员在近场荧光成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亚分子分辨的单分子光致荧光成像。
2020-08-13记者8月12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俞书宏院士团队基于微生物发酵过程,成功研制了一类超强、超韧、透明的高性能可持续仿贝壳复合薄膜。
2020-08-13记者8月4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近日,该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在自主发展聚变工程技术即研发射频负离子束源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0-08-13这些“黑科技”在防汛抗洪中得到广泛应用,铺就了一张“智慧网”,一起来看看吧!
2020-07-25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研发出一种新的纠缠态测量方法,可以快速检验出多体纠缠态相对于目标纠缠态的保真度。
2020-07-24量子力学中的思想实验“薛定谔的猫”已在学术界广为人知,近年来国际科学界又提出一个前沿概念叫“量子柴郡猫”。
2020-07-107月3日,皖仪科技登陆上交所科创板,实现安徽科创板企业零的突破。
2020-07-07其搭载的大气同步校正仪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光学遥感中心工程室研制。
2020-07-07近日,该校物理学院徐宁教授研究组在双分散体系玻璃形成能力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于6月24日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
2020-07-036月29日,六安市人民政府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作成果观摩暨安徽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六安院揭牌仪式在六安大学科技园举行。
2020-07-036月30日,安徽创新馆公开遴选一批高水平的专业化科普教育机构,旨在以专业化科普运营进一步扩展成果展示的社会影响力,营造加速成果交易转化的活跃氛围。
2020-07-02今年下半年,我省将研究编制省2021—2035年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2020-07-026月24日,第七届“皖新教育杯”安徽青少年科技发明大赛决赛在中科院合肥现代科技馆举行,100多件青少年科技发明作品现场展示角逐。
2020-07-016月29日,安徽省召开2019年度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2019年度为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
2020-06-30由安徽宝葫芦信息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G6区块链应用系统将于7月全新上市。
2020-06-29记者6月27日从省经信厅获悉,《2020年安徽省5G发展工作要点》日前印发,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深化应用等6个方面提出了35条举措。
2020-06-29首次实现光子的偏振与其本体分离,进而实现两个光子偏振的无接触交换,揭示了“量子柴郡猫”的独特量子特性。
2020-06-28近日,该院智能所智能感知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超高速全视角防爆高速摄像设备,在中煤科工集团上海检测中心爆炸实验中拍摄到测试样机的完整传爆瞬间和热成像过程,并准确确定了传爆位置。
2020-06-23今年下半年,全市科技创新重点工程建设将提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批重大项目会抢抓工程节点,全力推进。
2020-06-23本届公众科学日以线上形式举行,举办了“云游科学岛”“科学公开课”“全景科学岛”“科技影音厅”等多种形式的线上活动。
2020-06-23近日,科大讯飞A.I.研究院联合中科大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以显著优势获得ICFHR 2020 OffRaSHME数学公式识别挑战赛冠军。
2020-06-18这艘被称为“水面保洁机器人”的无人船,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所刘锦淮研究员课题组研制。
2020-06-18该院强磁场中心陆轻铀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研制成功混合磁体极端条件下原子分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为利用混合磁体搭配STM开展原子分辨成像研究铺平了道路。
2020-06-17由皖企高维数据首席科学家俞能海教授、总工程师张卫明教授指导的\WM/战队以0.0005分之差惜败,最终获得亚军殊荣(奖金30万美元),这也是国内战队取得的最佳战绩。
2020-06-176月15日,华米科技在安徽合肥举办首届AI创新大会。华米科技正式发布了新一代智能可穿戴芯片“黄山2号”、第二代PPG生物追踪光学传感器及一系列全新的健康大数据AI算法。
2020-06-16该校潘建伟院士团队联合中外相关科研团队,取得了这一量子通信现实应用上的重要突破。
2020-06-16《合肥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2020-2023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近日出台。
2020-06-1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院士团队提出并使用一种基于金刚石氮—空位(NV)色心量子传感器的高分辨顺磁共振探测方法,获得了千赫兹(kHz)谱线分辨率的单自旋顺磁共振谱。
2020-06-15家住江西省景德镇市的王老先生去世,为实现老人的遗愿,家属将他的脑组织捐献给国家脑库安医大分库。
2020-06-12该校科研人员在内的我国学者利用大地电磁成像技术,研究发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尾山火山正处在“充电”的活跃状态。
2020-06-12日前,最新一期《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发表安医大一附院泌尿外科团队30多年跟踪研究前列腺炎的新成果,Ⅲ型前列腺炎或将更名为前列腺盆腔综合征。
2020-06-10“创响中国”合肥市创新创业大赛正式启动,将于7月1日进入初赛阶段。
2020-06-10合肥高新区争当“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标杆,2019年引进培育国字号平台19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31个,成为全国创新平台最密集区域。
2020-06-025月31日,记者从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获悉,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协同创新交叉研究平台项目有了新进展。
2020-06-015月25日,安徽华米科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宣布,共同建立“脑机智能联合实验室”。
2020-06-01一年一度科技周,科普生活齐参与!据悉,今年科技活动周,合肥市科技馆共发布四大主题活动,包括线下的特色主题展览。
2020-05-28记者5月27日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新基建助力新产业发展,我省发布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技术产品服务目录。
2020-05-28该校杜江峰院士领导的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与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合作,首次制备了单原子和单分子之间的量子纠缠态,并确定产生的量子纠缠超过临界阈值。
2020-05-26在合肥市科技馆新馆(自然博物馆)建设中,将针对众多公共空间,进行颇具特色的展项设计。目前,公共空间展项正在公开征集中。
2020-05-25一年一度的公众科学日又要来了!
2020-05-22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学物理与技术中心辐射生物医学研究室韩伟团队在等离子体肿瘤治疗研究方面再次取得重要突破。
2020-05-20近日,合肥高新区一家企业研发出一种新型卫星天线,体量小、性能可靠,让普通人有望实现“背个基站去环游世界”的梦想。
2020-05-19该校生命学院张华凤教授研究组和高平教授研究组,研究揭示了肿瘤代谢异常的新机制。
2020-05-19近日,位于合肥高新区的合肥微纳传感技术有限公司通过科研攻关,自主研发出MEMS(微机电系统)红外温度传感器芯片,该芯片可以完成进口替代,是疫情防控利器额温枪的核心部件。
2020-05-19该校科研人员研究发现约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生命大灭绝新机制。
2020-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