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能由于资源丰富和无污染,被科学界认为是最有希望彻底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
2016-06-06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教授潘建伟、包小辉等人近期采用冷原子系综,成功研究出百毫秒级高效量子存储器,为远距离量子中继系统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6-06-03安徽农业大学与八个农业县区合力,将“微缩版农业大学”直接建到了田间地头,建起了有校舍、有机构保障、有年度任务与考核的新型“农业综合实验站”。
2016-06-01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应用技术研究所专家研发出一种新型糖尿病检测系统,不仅可在被检测者无创伤条件下,一分钟给出检测结果,
2016-06-01记者近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在国内率先将高通量基因测序与高通量药敏检测技术体系相结合,在恶性肿瘤的精准诊断与治疗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6-06-01记者近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在国内率先将高通量基因测序与高通量药敏检测技术体系相结合,在恶性肿瘤的精准诊断与治疗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6-05-21记者15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强磁场科学研究中心专家近日研发出针对胃肠间质瘤的新一代高选择性抑制剂CHMFL-KIT-110。
2016-05-164月25日,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为法国聚变实验装置WEST建造的首套离子回旋天线竣工并交付法方。这是我国首次向国际输出达到核标准级(国际业界最高标准)的核聚变关键部件。
2016-05-13近年来, 我国多个国际前沿科技成果的背后离不开一双超高显微的“眼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2016-05-13在开发核聚变能――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人造太阳”的路上,中国已从“追赶者”“并跑者”,成长为具备强大国际输出能力的“领跑者”。科学家们数十年艰辛“逐日”,就是盼望核聚变能点亮的第一盏灯在中国。
2016-05-13中国科学家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大)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已具备建设第四代低能区同步辐射光源的能力,新一代“光源”可以使科学家看得更清、更细、更远,助力科研。
2016-05-20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为法国聚变实验装置WEST建造的首套离子回旋天线25日竣工并交付给法方。这是我国首次向国际输出达到核标准级(国际业界最高标准)的核聚变关键部件。
2016-05-13作为我国基础科研与前沿创新的重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5月15日成立创客中心。据悉,该中心将为创业者提供贯穿创新创业“全链条”的服务空间和技术平台。
2016-05-17记者6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固体所研究团队近日在国内率先成功制备出同时具有高强度、高热稳定性的高界面铜钽(Cu/Ta)纳米多层膜块体材料。
2016-05-13铅基堆已被选作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未来先进核裂变能-ADS嬗变系统”和国家“十二五”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的反应堆系统。
2016-05-13记者从合肥工业大学获悉,该校张卫新教授课题组与香港科技大学杨世和教授等合作,近期采用新型软化学合成方法研究出一种高性能锰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放电容量相比现有材料大幅提升。
2016-05-13记者30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智能所研究团队研制出一种新型分子荧光探针,可同时对生物体内多种自发性活性氧族进行实时区分和成像。
2016-05-13近期,熊宇杰课题组基于先前研究的半导体-金属界面,创造性地将具有近红外光吸收性能的银纳米片与硅纳米线集成在一起,构筑了两种不同的光伏器件,近红外光区光电转换性能均得到提高。
2016-05-13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等离子体所承担的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实验装置成功实现了电子温度超过5000万度、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
2016-02-04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董铺水库中央的科学岛上,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为法国聚变实验装置建造的首套离子回旋天线,25日上午竣工并被交付。
2016-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