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日报》
1938年3月,由国共两党及其他社会各界进步人士组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群众组织——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在战时安徽省会六安成立,后迁至立煌(今金寨)。在此后约两年的时间里,以中共党员为骨干的各级动委会通过各种形式,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
安徽五河人,1922年生。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淮北抗日根据地任《团结报》、《拂晓报》社长。坚持在敌后游击区办报,出生入死,历尽艰险。1946年新四军北撤,淮北区干部群众2000多人被数万敌军包围于洪泽湖中,他率《拂晓报》同志驾一叶小舟坚持出版油印报,通过印发新华社电讯,传达党中央声音,对坚定军民斗志起了很大作用。
广东普宁人,1915年生。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0月以画家、文化名人身份参加皖南新四军,曾任《抗敌画报》主编。《抗敌画报》原为石印,经他大胆革新,改石印为木刻印制,速度快效果好,受到军部领导表扬。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被捕,关押在江西上饶集中营。后越狱回到新四军苏北根据地。曾任《苏中报》副刊编辑。
浙江慈溪人,1903年生。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新四军,担任军部政治部宣传部宣教科长、《抗敌报》主编。在《抗敌》杂志和《抗敌报》上写了不少关于党的政策和马列主义理论的文章。是新四军中唯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被项英誉为不可多得的教育人才。
湖北京山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1903年生。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8月,经周恩来介绍,投笔从戎,来到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工作,担任新四军文化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参与创办《抗敌报》,主编《抗敌》丛书。1939年起,曾担任浙江《文化战士》(半月刊)主编,广西《力报》、《野草》,重庆《商务日报》、《新民日报》副刊编辑,香港《文汇报》主编。
浙江青田人,1916年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参加新四军。1941年受命参与创办皖江区党委机关报《大江报》,并任总编辑。曾1人译电、编辑、刻腊纸、油印、发行,被传为佳话。1945年6月起,曾担任皖江区党委宣教部副部长、皖江军区政治部宣教部长、新四军七师和华东野战军七纵队政治部宣教部副部长、《大众日报》副总编、《渤海日报》总编辑。
江苏苏州人,1912年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进入淮南抗日根据地工作。先后担任《前锋报》主编兼社长、《新路东报》社长。1943年任《淮南日报》社长兼新华社淮南分社社长。抗日战争胜利后,和范长江一起负责筹办《新华日报》(华中版),担任副社长兼新华社华中总分社副社长。解放战争时期,曾担任中共华东局机关报《大众日报》及新华社山东总分社社长兼总编辑。
又名钱杏邨,安徽芜湖人,1900年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著名文学家、藏书家。1927年12月在上海参与发起革命文学团体“太阳社”。抗战爆发后,与郭沫若、夏衍等人共同创办《救亡日报》,任该报主编和《文献》月刊主编。1941年起到新四军工作,主编《江淮文化》和《新知识》等报刊。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江苏涟水人,1919年生,1940年参加革命,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岁月里,他利用战斗间隙,刻苦学习识字、读报、办墙报、写通讯报道,由一个半文盲的青年农民,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新闻战士、工农作家。后作为特等模范通讯员,调任《盐阜大众报》工农记者,经常深入战地采访,被誉为“不怕死的新闻记者”。
河南兰考人,1912年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起,曾担任中共河南省委文委书记,中共鄂豫边区党委宣传部长等职。1939年10月,随中原局书记刘少奇从河南到皖东,先后担任中原局机关报《抗敌报》(江北版)总编辑,华中局机关报《江淮日报》副社长兼总编辑。1941年8月,创办《盐阜报》和《盐阜大众报》。
浙江鄞县人,1901年生。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3月起,曾担任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文委书记、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长、上海中央局宣传部长。在新四军军部工作期间,先后参与创办了《抗敌报》、《抗敌》杂志、《抗敌画报》以及业余刊物《文艺》,为《抗敌》杂志和《抗敌报》撰写许多重要文章,深受我党我军高级干部和国民党有识之士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