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下午,省人大代表、市委书记张岳峰就如何推进“三个走在前列”,在合肥接受了人民网安徽频道的专访。
近年来,安徽马鞍山市按照“三个走在前列”要求,大力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以创新发展、开放联动和党的建设为抓手,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开创新时代马鞍山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就相关话题,新华网专访了马鞍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左俊。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马鞍山正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为推动“三个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马鞍山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五年间,马鞍山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横跨一江两岸,结束了江南与江北通行不便的历史;宁安城际穿城而过,马鞍山从此搭上长三角都市圈的轻轨;郑蒲港码头打开了马鞍山江北对外开放的海上通道,一个个高端项目落户郑蒲港,使之成为马鞍山新的经济增长极……
2017年,马鞍山坚持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着力推进城乡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的统筹协调发展,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硕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进入新时代的马鞍山,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全面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全市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近年来,马鞍山市按照“三个走在前列”要求,大力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以创新发展、开放联动和党的建设为抓手,实现高质量发展,让“三个走在前列”成为新时代江东这片热土上的最强音,全面开创新时代马鞍山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进入新时代的马鞍山,将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按照省委李锦斌书记提出的“三个走在前列”要求,大力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开启新时代马鞍山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近年来,马鞍山紧紧围绕安徽省委、省政府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战略部署,充分利用诗歌等文化资源禀赋,不遗余力地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强市建设。
“聚山纳川,一马当先”,正是当下马鞍山发展的写照。这个“因矿而兴”的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加速转型,演绎着从“钢城”到“港城”的蝶变。港城时代的马鞍山力争成为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样板,正朝着江海联运枢纽中心的目标迈进,对外开放之路行稳致远。
今后,马鞍山将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意见》,充分发挥拥江近海、安徽“东大门”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国家‘三大战略’,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近年来,马鞍山市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借鉴上海浦东新区行政服务中心做法,出台《关于全面实施“窗口无否决权”服务机制的意见》,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不说不行,要说怎么行,努力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近年来,安徽马鞍山市含山县陶厂镇牢牢把握富民增收目标,以加快扶贫项目建设、推进产业扶贫,实施家门口就业工程、增加低收入农户工资性收入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通过搭上送政策、送产业、送岗位、送服务这趟扶贫“顺风车”,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项目扶贫、就业扶贫的新路子。
近年来,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董山里村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目标,扎实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并充分利用深厚的董永文化底蕴,致力建设生态与经济齐头并进的美丽乡村。
为推进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基地建设,博望区通过土地供给、项目申报、资金扶持等措施,开展了“小巨人”培育工作,促进一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政策支撑鼓励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2017年,马鞍山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决策部署,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在全省取得了综合排名第三的优异成绩。活动期间,该市共举办138场集中宣讲活动,印发政策宣传资料9271份,企业参加人数总计2459人次;各县区、园区结合实际共开展142场要素对接活动,涉及企业1393户,涉及各类资金79亿元。
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跃于纸上的庄严承诺,到日前出台《关于实施2018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的通知》正式启动实施,新的一年,6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再次擎画出一幅温暖人心的民生蓝图,旨在为“一江两岸”播撒更多幸福,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