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庐州
安徽位于中国中东部,自然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深厚。皖山皖水,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徽文化。广阔的江淮大地上,有着看不完的美景、数不清的故事。作者长期工作、生活于斯,记录下所见、所闻、所思,在作者笔下,美食亦是风景,更是一种生活智慧。

食在庐州

安徽位于中国中东部,自然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深厚。皖山皖水,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徽文化。广阔的江淮大地上,有着看不完的美景、数不清的故事。作者长期工作、生活于斯,记录下所见、所闻、所思,在作者笔下,美食亦是风景,更是一种生活智慧。

阅读全文
作者: 新华网安徽频道 空山

金隆兴菜包,用青菜、蘑菇和干子做馅,色彩清新,汤汁糯滑,味道鲜甜,一切恰到好处。馅多皮薄,表面常有汤汁渗染的油绿斑块。

金隆兴

童年记忆中,大锅饭锅巴特别受欢迎,常作为零食充饥解馋。过去家庭子女多,加上几世同堂,几乎家家烧大灶。

童年锅巴香

名为煮干丝,干子自然是主料。须是白干,要切成细丝,最考验刀工。其次是煮熟的鸡脯肉,顺着纹理一点点撕开,越细越好,考验的是耐心。

煮干丝

菜肴之外,美食似乎以面居多。纵观大江南北,面点种类之巨,是中国饮食文化发达有力证明。大数据已然风行,分种类统计中国面食消费,搞一个销量排行榜,技术上应该不难。如果让我猜,面条、包子、馒头会是前三甲吧。

面食三甲

待五六根一串灌好,成排晾晒在竹竿上,在阳光和风的作用下颜色逐渐变深,不折不扣成了冬天的一道风景,更为年味增添了某种富庶奢侈的气息。

没落的香肠

盛鲜肉的盆上放一块正方形三合板,用来放包好的馄饨。包好的馄饨上面覆一块白色、打湿的纱布,用来遮挡灰尘,保持水分。

桥头的馄饨摊子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包括鳜鱼在内的名贵鱼种,已走入寻常百姓家。欣喜的是,以臭鳜鱼为代表的徽菜越来越受到广泛欢迎。

臭鳜鱼

几十年了,爱人的早餐基本是面条,我则始终钟情蛋炒饭。周末早晨,洗漱完毕,泡一杯热茶,开始蛋炒饭。

蛋炒饭的三“大”

过去年夜饭的筹备,工程浩大,全家上阵,老少无闲,声势仿佛一场会战。孩子专属分工是做蛋饺。印象中,品尝自己劳动成果,别有一份骄傲与满足。再能得到两句手艺夸奖,则吃得更加理直气壮。

蛋饺

结缘该有三年了,芜湖路省三建公司大门斜对面的渝川面馆,仍然开着。自小被芜湖美食滋养的我,一向喜欢吃面,而且嘴很刁,记忆所及,能入法眼的屈指可数。

渝川面馆

小龙虾作为合肥人的餐食,粗算起来,怕不到四十年。一只小小的龙虾,折射出几十年的时代变迁。由温饱而小康,由小康而富足,龙虾扮演的角色也在悄然下降。

小龙虾

家乡芜湖虽地处江南,面食却颇为发达,其中二街老字号耿福兴酥烧饼,奠定了我对烧饼这一古老面点的最初印象。耿福兴酥烧饼个头和儿童的拳头相当,椭圆形,正面洒有芝麻,火功考究,中空皮薄,特别酥脆。

烧饼

八宝菜,流行于皖南,为春节家家必备。过年油荤重,全素的八宝菜,好比刹车,体现了人的自我节制,更因为独树一帜,而受到普遍的偏好。

八宝菜

儿时记忆中的春节,瓜子是各家必备的大宗零食。年初一,桌上要摆盘,标配有方片糕、酥糖、花生米、瓜子等。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瓜子,而且是西瓜子。

嗑瓜子

宿州路上的“宫廷桃酥王”人气超旺,门前总是连绵逶迤的队伍,和周边的食品店反差很大,在物质过剩的年代,俨然一道抢眼的风景。

宫廷桃酥王

合肥五河路上有家淮氏羊汤馆。甫一开业,生意异常火爆,每天食客如云。几年下来,仍然生意兴隆,尤其晚上,叫号到一百大几十,常事。两大原因,一味道好,几乎百分百成回头客;二货真价实,一碗中份的羊汤才15元,堆成小山的火锅才30元。

淮氏羊汤

儿时记忆中,好吃的东西很多。金隆兴的糍粑、卷子、菜包,代销店的麻饼、面包、金刚奇(一种五角星形状的甜面包),小营盘的大饼、盖浇面,长街流动车贩卖的热凉粉、蜜汁藕,鸠江饭店门口的老鸭汤泡锅巴,二街的炒面皮和鱼泡馄饨。但,印象最深的,还数小炸。

小炸
菜单
01007013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